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珍贵视频 |《渔樵问答》—吴景略、陈重

珍贵视频 |《渔樵问答》—吴景略、陈重

2021-07-24 22:39:06


▲《渔樵问答》时长:00:43/ 古琴吴景略


箫:陈重


吴景略先生名韬,别号缦叟。1907年 2月5日生于江苏常熟县西塘市镇。少年时期在家乡曾向赵剑侯学习丝竹,能演奏琵琶、三弦、笙、箫等乐器。1930年在常熟结识天津女琴家王端璞,对古琴产生了强烈兴趣,从此勤奋自学,多方求教,琴艺日进。


1936年 4月经琴家李明德介绍,在苏州参加了“今虞琴社”1939~1956年与张子谦等共同主持上海今虞琴社社务,并以“箫声琴韵室”名义在上海、常熟教授古琴,先后招收学生50余名,培养了许多专业和业余古琴演奏者,、翁瘦苍、吕振原等。与此同时,他先后发掘整理了《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阳春》《白雪》、《高山》、《流水》、《雉朝飞》、《墨子悲丝》等古代琴曲,并创作了《胜利操》,移植改编了《新疆好》等。他还经常在各种音乐会上表演古琴独奏,并为电台、研究和教学单位录制了大量音响资料。


。,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中国培养了不少古琴演奏和研究人才。后任该院民乐系教授。1979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1980年3月北京古琴研究会恢复活动后任会长。1987年8月16日卒于北京。


吴景略的演奏,清逸潇洒,韵味隽永,富有中国南方民间音乐的抒情、优美、流畅如歌的特色。他在艺术上广采博纳各派琴家之长,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奏风格。他演奏的《潇湘水云》、《普安咒》、《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阳春》《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丝》、《忆故人》等,已录制成唱片,在研究和教学单位流传并发挥其作用。

陈重,著名音乐教育家、吹弹大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1919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对江南丝竹音乐有独好,追随舅父学习二胡、笛子,十一岁参加民间的丝竹集会等演出活动。1936年师从著名演奏家孙裕德学习琵琶及洞箫。又向古琴大师张子谦、吴景恬学习古琴。他博采众长,在笛子、洞箫、琵琶、古琴、二胡、古埙等多种乐器上,均有很高的造诣,为国内有数的民乐多面手之一。他先后改编创作了琵琶、二胡、中胡三重奏《青春》;苏南吹打乐《大步步高》;笛子曲《怀古》、《朝元歌》;箫、筝二重奏《妆台秋思》;埙筝二重奏《楚歌》等乐曲。 

  

、中国音协首届音乐周,同年九月应邀担任沈阳音专笛子教学,1957年先后在天津、河北师院、艺师、音乐学院担任琵琶、笛子、洞箫、古琴教学,、民族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专业教学多年。1979年对古乐器陶埙进行了研究、改革、制成了九孔、十孔陶埙。并自编乐曲,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1994年75岁高龄的陈重先后赴日本、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演出,受到极高的赞誉。三十余年的教学及六十多年的艺术活动,造就弟子满天下,被中国前音协主席吕骥称赞为:“民族正声”。晚年的陈老师常说: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愿君共携手,振我中华魂。


视频为吴景略和陈重于1980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奏琴箫合奏的录像《渔樵问答》,出自戴晓莲的收藏。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令人有山林之想”固然不假,但此话并非正解。虽然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购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那么,他们的对话中到底蕴藏了什么玄理呢?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北宋一部奇书《渔樵问对》。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父做为“圣者”与“道”的化身,由来已久。《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晨曦古琴馆 | 昆明最知名的古琴馆之一





地址:昆明市五华区新闻路口篆塘路118号晨曦古琴艺术学校(西昌路和新闻路口)

雅集活动及习琴报名咨询:

0871-6418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