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青玉案》歌曲
赏 青玉案 词牌
《青玉案》由 @琴心剑魄 推荐
这两个词牌都跟一个人有关。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一个文章流行宏大体制、逸丽文风的时代,一个期望从混乱的征战和混乱的人心中开始艰难复兴的时代,而他本人绝不是仅仅用才华出众就可以形容的。这个人几乎兼备当时各个领域的最高成就,他就是东汉的张衡。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只把他当成一个科学家对待,而科学家在古代的中国从来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重视,可后世的教科书让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割裂的,人都是平面的,一个个像个标本。
张衡张平子,那个提出了浑天学说,制造了演示日月星辰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的张衡,在儒家经典、数学、地理、机械制造、历史、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在世界科学和文学史上很难找出可以和他比肩的人。
而他,心境平淡,常怀忧思,智慧远远地超出那个时代,浊世难容清醒人,这也注定了他终究是一个寂寞的人。两任太史令,还是被宦官排挤出京当了河间王的国相,在任内将混乱的河间国整顿得“上下肃然”,可是,三年后还是不得不告老离职。
张衡著名的《四愁诗》中有一句“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首诗的意境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氛为小人,思君忧心,情意婉转深密,兼有楚辞和国风之美,他是第一个将五言古体诗和楚辞骚体相结合而成功地创作出七言诗的诗人。
张衡的赋也作得好,《二京赋》《思玄赋》《归田赋》都是他的代表作,从文采笔法上来看丝毫不亚于班固的《两都赋》。另一个词牌名《南歌子》就来自他著名的《南都赋》。
张衡是河南南阳人,《南都赋》颂扬的就是他家乡的盛景盛况。张衡在赋中特别提到的南阳特产独山玉和古代郊游的风俗活色生香,令人惊艳。
他说南阳的玉“其宝利珍怪,金彩玉璞,随珠夜光”,据《汉书》记载,南阳独山脚下有汉代时闻名全国的玉雕工艺品销售市场,当时独山的玉雕已有了很高的水平。独山玉细腻润泽冰清似水,绿色的玉可以和翡翠媲美,所以也有称为“南阳翡翠”的,四愁诗中的青玉案就是青玉碗,想来就是南阳独山的青玉做成的吧。
“南歌子”来自《南都赋》中的“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一句。
清明郊游的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在风和日丽的山林河边,男女相会嬉戏是重要内容。到了周代,郊游风俗持续不衰。
《周礼》中就有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诗经》也有这样的描述,在那桃花盛开、春水涣涣的溱河和洧河岸边,一群群青年男女正手执香花香草,一边互相调笑,一边沿河游观。民风之奔放艳丽如天地初开般自然活泼,仿佛人类童年的乐园。到了汉代,郊游之俗由 “仲春之月”而缩减为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即所谓“上巳节”。节日期间,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要到水边洗濯 ,以除不祥,但在民间上巳日却仍然是男女欢会的佳节。
张衡在《南都赋》里写到:“于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男女姣服,络绎缤纷……于是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夕暮言归,其乐难忘。”
其场面之阔大,士女之杂集,歌舞之繁华,较之先秦时期的男女郊游,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国时,赵地盛产良将美女,以廉颇和赵姬为代表。和后世一谈到人间绝色就言必称江南佳丽不同,秦汉时更钟情于燕赵女子。赵国女子能歌善舞,而且名声比“齐大非偶”的齐国女子好很多,所以是“齐僮唱兮列赵女”,那为什么是唱南歌而舞郑舞呢?
《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和其他国风不同,就在于南风文采不艳,而颇涉礼乐,男女情诗多有节制,所谓发乎情而止于礼。而《郑风》却是国风中最大胆言及男女之情的,有“郑声淫”的说法。那就有意思了,坐南歌起郑舞,是不是歌声有雅意而舞姿魅惑呢?
《南歌子》成为唐代教坊中一首流行曲是很自然的事,留下来最早的应该是温庭筠填的歌词:“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这首小词为“单调”,很有些敦煌曲子词的直白率真。到宋以后,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称为“双调”,再经过添字变体,跟最初的单调已大不相同。苏轼、秦观、易安都做《南歌子》,这是一阙曲调词意婉丽和畅的小令,看一首秦观的吧,虽然《南风》雅正,可用这个词牌填的词大多旖旎得很呢。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水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下面这首是欧阳修的,欧阳修写散文作政论一派大家风范,小令却极清灵活泼,仿佛脱去官服,一身休闲,可亲之极,这样的两情相悦,这样的细腻爱怜,不是亲身经历如何真切至此,想一想都替他欢喜。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青玉案》变为词牌名,词谱中说最早见于与苏轼的词。《青玉案》中最著名的两首确定无疑的是贺铸和辛弃疾的,贺铸还因为这首词被称为“贺梅子”,因词而得雅号也算宋人一大发明。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 《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 《千秋乐》调。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 《千秋节》、《千秋万岁》。
《千秋岁·水边沙外》
北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阮郎归: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出自东汉《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
庆宫春:此调宋人度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体始自北宋,有周邦彦诸词。仄韵体始自南宋,有王沂孙诸词。又名《庆春宫》。
华胥引:调名出自《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此调见宋周邦彦《清真集》。
琵琶仙,为姜夔自度曲。姜夔在吴兴载酒游春时,看见画船歌女酷似昔日恋人,而做此曲,词中“桃叶桃根”拟其旧日情侣为女子二人,其人善弹琵琶。是故调名为《琵琶仙》。
抛球乐,原为五言六句,唐人抛球催酒时所唱,教坊因以名曲。后用为词牌名。单调30字者始于刘禹锡,40字者始于冯延巳,42字者见《云谣集杂曲子》无名氏词,皆平韵。至柳永以旧曲名创为新调。
文章作者为浅夏,摘自《词牌名的古典风情》,编辑:阿玖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兴趣部落,我们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