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兔:☟ 企鹅版的这个封面咋这么风骚呢?╰(*°▽°*)╯ | ||||
微信君:别跟我比啊!我最讨厌别人跟我比啦!看我下面这个 ☟ | ||||
小黄兔:(((゚Д゚;))) 实力嘲讽…… | ||||
微信君:YOYO切克闹!( σ՞ਊ ՞)σ 秒杀你! |
以上对话发生在下午译文君和编辑小黄兔惯常的逗逼双边会谈中,而讨论的对象就是这本酷炫风骚、夺人眼球、毒液四溢的小说《逆流》(A Rebours)!
要说这本书有多特别,先看看历史上那些文化名人给《逆流》的作者发来的表达仰慕之情的崇敬与赞扬:
这是一本给脑子带来一种轻微热度的书,而能产生这一点的书,都是天才之人的书。从中体现出一种艺术家的文笔。很好,很好,文学,或者不如说,我们的文学。
爱德蒙·德·龚古尔(小说家,龚古尔奖创始人)
我无法对于斯曼的书作出完整的分析,这是一本怪诞的、惹人发笑的书,充满了艺术品位、奇特的幻想、精细和透彻的文笔,人们可以称之为“一种神经官能症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在我看来,这位神经官能症患者竟是唯一一个真正聪明、睿智、能干的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和世界诗人,他当真存在吗?
居伊·德·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之王)
这是他曾经读过的最奇特的书。他似乎看见了世上的一切罪孽从他面前列队而过,在最美丽的妆扮中,并且在笛子悠扬的旋律中表演哑剧动作。那么多东西,直到那时为止还只是被模模糊糊地猜测到,却在他的眼前显现于现实中;另外还有一些,还没有被猜到,正在缓缓地掀开面纱。
奥斯卡·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
你的作品中还有别的,有一种艺术的夸张,让我陶醉,有一种独特的尖锐感觉,足以让你出类拔萃地脱颖而出。总之,你让我度过了三个非常幸福的夜晚。这本书至少能算是你所有作品中的奇货;你就为创造了它而自豪吧。
艾弥尔·左拉(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我应该感激他,他对整个颓废文学和颓废艺术形式的爱,他能把这一奇特世界的低微尊严变成美妙无比的才华。如果说,他第二部分的作品多少有些令人厌烦——我想到了《大教堂》或《那边》这样的小说,尽管它们中有撒旦主义的成分——那我得承认,《逆流》依然是一部佳作,而且无疑还是他最好的杰作。想一想德塞森特,幽居于他的小楼里,彻底沉醉于研究与消遣之中,的确令我艳羡!
翁贝托·埃科(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
世纪末纨绔子弟德塞森特的品行与遭际。感觉世界的一次博学的、程序化的探索。小说词汇如香水一般精致细腻。
《理想藏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翁贝托·埃科所说的“他”,名字叫若利斯·卡尔·于斯曼(Joris-Karl Huysmans)。
于斯曼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早期参与了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活动,与他一起混迹的除了左拉、于斯曼,还有莫泊桑、阿莱克西、塞阿尔和埃尼克。然而后来,于斯曼因为小说美学的趣味、诗学倾向的追求、宗教观念上的观点与左拉相抵牾,逐渐离开了自然主义流派。然后,写下了这本体现了他本人在小说美学的趣味、诗学倾向上发生巨大转变的小说《逆流》。
本书译者余中先老师在译者前言中写道:
、暴力统统不沾边,至于色情,也只局限于幽默含蓄地描绘,不属于挑逗性欲的porno。要硬说它有什么趣味上的毛病,恐怕只有一点:“颓废”。
当我看到下面这些外版的《逆流》封面,对于斯曼身上这“颓废”的标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 ||||
☝ 如果上面这几个还不能说服您,请把本文拉到顶端再看三遍那个镶满珠宝的乌龟封面…… |
于斯曼把《逆流》的故事背景放在了当时的巴黎:
主人公、贵族后代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华,转而避居于封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
小说用十六个章节,分别记述了德塞森特乡间新居房屋的装潢、藏书;一只作为装饰品、浑身缀满了珠宝的乌龟(现在知道那只封面上珠光宝气的乌龟的出处了吧…)的命运;德塞森特收藏的莫罗、吕肯等画家的绘画;德塞森特和友人的恋爱经历;德塞森特的宗教信仰与渎圣、花卉与噩梦、香水与气味;一场未遂的伦敦之旅;以及各种关于非宗教类藏书、病痛不适与业、当代文学、音乐等等的各种内容。
漫画中的于斯曼
“于斯曼就这样借德塞森特之口,浓墨重彩、不厌其烦地描述隐居生活中的种种感官享受,种种奇异趣味;另外还大发议论,滔滔不绝,将自己不俗的见解一吐为快……这样的写法,以精致、细腻为特点,以感官的愉悦为目的,在以往的小说中似乎并不多见,故意为之的仿佛就只有于斯曼一个人。”
余中先老师的这段话,咱们如果换个说法,其实就是:
于斯曼笔下的主人公德塞森特放弃了巴黎社会的浮华,在乡间一门心思过上了“死宅”的生活。
而且,相较于现在我们撸串打游戏的宅生活,德塞森特过的,是一种“有文化”、“有品位”、“有格调”的文艺宅男生活。跟着微信君一起来看看于斯曼的描述:
☟
德塞森特偶尔也会邀请朋友来家中聚餐。
那就一定要想个别致的主题,比如:葬礼。
他家餐厅里挂起了黑色布幔,餐厅面对的花园也突然变了模样,小径上全都撒上了煤粉,池子里倒了墨水,而花坛中则摆满了松枝和柏枝,晚餐被端到一张铺了黑布的桌子上,桌布上还放着紫罗兰和轮峰菊的花篮,被一些燃着绿色火焰的大灯台和点着蜡烛的小烛台照亮。
一个隐匿的乐队演奏着葬礼进行曲,食客们由一些黑女人服侍,她们穿着高跟拖鞋和银丝的长袜,丝线上还挂着泪滴似的珠子。
☟
德塞森特把餐室装修成了船舱的风格,配了一个硕大的鱼缸,这样进餐的时候就会产生置身于海底世界的错觉。(大概传说中比尔·盖茨的水底豪宅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他还让人倒进几滴彩色鲜艳的香精,由此,随心所欲地让鱼缸里的水有了真正河流才有的色调,或碧绿,或海蓝,或乳白,或银白,而这些颜色则是依据天空的颜色,太阳或强或弱的热度,还有雨水或重或轻的威胁,总之一句话,是按照季节和气候的状态而变化的。
☟
宝石令世人疯狂,德塞森特却把宝石镶嵌在了乌龟身上,这样,乌龟在地毯上爬动的时候,颜色会更加鲜亮。德塞森特对于宝石也有不同的见解:
宝石的选择着实为难了他好一阵;自从所有的商人都在小手指头上戴上了钻石,钻石就变成了大路货;只有蓝宝石保留了未被工业和金钱的蠢行玷污的火一般的光彩。它那如在一种清澈而又清凉的水上噼啪作响的火星,从某种程度上说,保证了它矜持而典雅的高贵不受任何污染。
他只用锡兰猫眼石、波光玉和假蓝宝石。这三种宝石确实放射出神秘而又邪恶的闪光,并且从它们混浊的冰冷底色中痛苦地扯离出来。
☟
作为一个有文化的宅男,自然会有藏书癖,德塞森特的一些做法,小编觉得,我的很多同事会羡慕死的。
他曾雇来专业技工,只为他一个人印制一些书,那是手工印刷的;他同样也为纸张操心费神。就向维尔的一些旧手工作坊订购带特殊格式的直纹纸,那些作坊还在使用以往常用的锻锤来研捣麻纤维。为了给他的收藏引入一点点多样化,他还前后好几次让人从伦敦寄来一些矫揉造作的布料。
☟
现在流行养多肉,200多年前的德塞森特就开始养热带植物了,而且自有一套美学标准:他要的是模仿了假花的真花。
“这些植物真叫人莫名其妙,”他心说;然后,他后退一步,瞥了它们一下:他的目的达到了;没有一个像是真实的;布料,纸张,瓷器,金属,看来都被人拿来借给了自然,以允许它创造出它的怪物。当它不能够模仿人类作品时,它便局限于复制动物身体中的内膜,从它们那腐败的肌肤借来鲜亮的色泽,从它们的坏疽中获得辉煌的丑陋。
“一切都只是,”德塞森特想道。他突然觉得看到了不断遭受古老病毒折磨的人类。自世界开创之日起,一代传一代,所有的造物都在传承无用的遗产,这种蹂躏了人类祖先的永恒疾病,直到现在,其痕迹还铭刻在古老坟茔中的骨头上!
它跑过了一个个世纪,从不疲倦,今天,它依然在泛滥,偷偷摸摸地形成阴险的痛苦,隐藏而它又重新出现了,在植物的彩色叶片上,闪耀出它最初的光辉!
☟
德塞森特最钟爱的画家之一是古斯塔夫·莫罗,以及他的作品《莎乐美在希律面前跳舞》。
德塞森特终于看到了这样一个莎乐美的形象,他梦寐以求的奇特的女超人。她不仅仅只是个舞蹈艺人,能用婀娜多姿的诱人身段从一个老人那里博取一声充满和渴望的呐喊;她不仅仅用乳房的颤动,肚皮的哆嗦,大腿的抖动,粉碎了一个王的能量,融化了他的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已从所有女人中被选出,成了不可摧毁的奢华的神圣象征,成了不朽的歇斯底里的女神,成了可咒的美神,蜡曲症让她肌肤发僵,肌肉发硬;让她如野兽魔怪,无动于衷,冷漠如霜,毫不敏感,恰如古代的海伦,毒化靠近她的一切,看到她的一切,还有她所触及的一切。
☟
看岛国动作片什么的,太普通了,德塞森特玩出了情趣和刺激。
他让人带来一个小小的斯芬克司雕像,还有一个奇美儿彩色陶土。他把这两个怪物分别放在房间两头,熄了灯,只有炭火在炉膛中熊熊燃烧。
然后,他爬上一条长沙发,躺在女人身边,她用好几种他事先早让她耐心练过的奇怪音调,模仿起一番对话,嘴唇动都不动一下,眼睛甚至瞧都不瞧一下那两个怪物。
在黑夜的寂静中,奇美儿和斯芬克司之间奇妙的对话开始了,只听得深沉的喉音传来,一会儿沙哑,一会儿又变得尖利,完全是超人类的。
“这里,奇美儿,给我停住。”
“不,就不。”
他屏住喘息,听着这可怕的二重唱,直听得毛骨悚然,从脖子到脚面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时,从奇美儿嘴里蹦出来这个庄严而又神妙的句子:“我寻找新的香味,开得更绚丽的花儿,未曾体验的愉悦。”
他温柔地抱紧了这个静悄悄地待在身边的女人,像一个得不到安慰的孩子,在她裙裾下寻求庇护。
(完)
以上摘自
《逆流》
(译文经典精装版)
[法] 于斯曼 |著
郑克鲁|译
法国唯美、颓废、派典范之作
王尔德、埃科、莫泊桑联袂推荐
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一段逆时代之流的独白
一部毒液四溢的书
一段逆时代之流的独白
「 怜悯怜悯这终生的苦役犯吧,
他在深夜独自一人上了船,
而古老希望的安慰之灯
已不再能把他头上的这片天空照亮!」
如您对这本《逆流》感兴趣,
试试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戳文末“阅读原文”吧
上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