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艺术新秀系列】旨在邀请一些艺术行业的优秀演奏者与艺术爱好者和学生分享他们的演奏经验、演奏心得、作品解析及个人理解,为喜爱艺术、渴望学习艺术、交流艺术的人们提供一个优质开放的免费学习平台。咨询微信号:xunchangyishu
【寻常艺术新秀系列】本期为大家邀请到的分享嘉宾是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教师、武汉音乐学院竹笛专业硕士生祝彬。她将以竹笛曲《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为例,向大家详细讲解竹笛练习气息、吐音的要点及基本功(气息与吐音)的练习误区。
《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祝彬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作品介绍
《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是青年竹笛演奏家、武汉音乐学院副教授周可奇于2005年创作的竹笛独奏曲。这首作品在湖北省“第五届新人新作”比赛中获得创作二等奖,演奏一等奖。
李白的大多数诗词都是豪放不羁的,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却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一群山鸟喧闹声后的清静。这不单是外在环境的“静”,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白。曲作者被这首诗的意境所吸引,在深夜江城,夜色凝重,万籁俱静,正是与李白神交之时,写下了该作。
这首笛子曲新技法“吟”的灵感来自于古诗的吟唱。曲作者把《独坐敬亭山》的“吟唱”音调融入到乐曲当中,还采用“气声”、“打孔”等新的音响,辅之以“颤音”、“打音”、“飞指”等传统技巧,使乐曲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古与今的完美结合。全曲进行改动后采用与人声最相近的大A调曲笛演奏,筒音作5的指法,以写意的手法,虚实相间的音色,试图描写一种浮华过后,功名利禄过眼烟云的淡定心境。
这首乐曲的新技巧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把握?
本曲中的新技巧为“吟”和“气声”。
竹笛中的“吟”与古琴的技巧“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模仿人声“吟唱”。“吟”从听觉上与竹笛的气颤有什么不同呢?怎样演奏呢?“吟”的幅度相对于气颤音更大,在演奏上通过吹孔角度的不断上下大幅度的变化,使音高也进行上下浮动,而产生“吟唱”的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技巧需要配合气息的变化。当吹孔往里转动时,气息也要相对弱吹,音自然就低;当吹孔相外转动时,气息相对强吹,音也自然就高,这样来回转动加气息过渡自然,就能产生我们想要的效果了。
“气声”运用在本曲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的气声表现紧张和追逐,而第三段的气声表现空灵和神秘,两段的气声运用差别在哪里呢?
第二段的气声加快速双吐,嘴型和平时演奏无异,但气息一定有爆发力,让笛子来不及震动只能听到气快速冲进吹孔声音。第三段的气声需要听到每个音的延续声,自然就不合适运用强爆发力的气声了,这个气声嘴微微张开,舌头在口腔中成“chi”音状,气息比自然吹奏的力度稍大,以在音乐厅清晰听清楚气声音为基准就可以了。
想听更详细的祝彬《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的解读与个人心得,请报名参加祝彬“基本功(气息与吐音)如何练习?”新秀分享讲座。
分享时间:2016年4月14号(周四) 晚20:00--21:15
分享主题:基本功(气息与吐音)如何练习?
分享亮点:
练习气息的要点
练习吐音的要点
基本功(气息与吐音)的练习误区
内容安排:
一、20:00-20:40(嘉宾讲解分享)
二、20:40-20:45 (休息、收集观众问题)
三、20:45-21:15(嘉宾回答观众问题)
分享地点:寻常艺术竹笛新秀微信群
报名流程:
1、将本条链接转发至朋友圈后
2、加管理员微信(管理员微信号:xunchangyishu001)并发送截图注明:
祝彬“基本功(气息与吐音)如何练习?”讲座报名
长按二维码即可添加管理员微信
3、管理员通过后拉进讲座群。
报名费用:此活动为公益分享项目,全部免费
声明:嘉宾在分享时间段全体禁言,禁止刷屏及发表与作品无关的言语,小伙伴们有问题的,可以随时向管理员单独提交。管理员把问题整理好,在提问环节一个个有序地提出。
嘉宾简介
祝彬,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竹笛教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李志成老师、周可奇副教授、荣政教授。湖北省民族管弦协会会员;湖北省竹笛专业委员会会员;重庆市民族管乐学会理事;重庆市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经历:
2009年获“蒲公英”器乐大赛竹笛专业组金奖;
2009年第二届“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吹打类铜奖;
2014年获“中原笛乐”竹笛邀请赛专业A组金奖;
。
实践经历:
2015年代表学院赴韩国参加“中日韩学术交流”活动;
2015年赴澳门参演“澳门音乐季开幕音乐会”;
2014年应邀在武汉大学和湖北大学举办竹笛讲座;
2013年加入东方中乐团和东方俪音组合并随团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高校巡演等系列音乐会及活动;
2013年参演由彭家鹏指挥的新年音乐会和“奔腾—“走进艺术”新年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等;
2013年 举办“秋夜笛韵”硕士学年音乐会;
2015年 举办“蝴蝶梦”硕士毕业音乐会。
声明: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寻常艺术”;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寻常艺术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咨询微信号:xunchangyishu
投稿Email:xunchangyishu@163.com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寻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