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南广周报寻访南昌最美小镇:蒋巷镇——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

南广周报寻访南昌最美小镇:蒋巷镇——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

2020-10-17 19:03:5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哦



蒋巷,感性的人一听这名字很容易联想为某处江南小镇上的某条青石巷子斑斓围墙的苔衣,伸出墙外的花枝,落雨天的伞及伞下袅娜的女子,或是提篮卖花的悠声素影,推窗探身的如花似玉。


其实,蒋巷是南昌市正在建设中的一个富有江南气息的特色小镇。


在南昌地图上,长条形的蒋巷镇就如一把梭子,一头楔着南昌市区,一头扎进鄱阳湖,沿途是乡村生态面貌,编织着城市与乡村的彩锦。其境内绿荫婆娑,沟渠纵横,交通阡陌,属南昌市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拥有“中国乡镇之星”、“国家级生态乡镇”、“江西省十大魅力乡镇”等多块金字招牌。



名为蒋巷,却没蒋姓村民


鄱湖之滨,与南昌城区隔江相望的蒋巷镇,人文历史底蕴丰厚,自古就是江南重镇。


蒋巷镇入口处

据《蒋巷乡志》记载,其境内由圩田成为陆地最早的地方为柏岗山头,成为陆地后,最早来此繁衍生息的为玉皇严家。《严氏族谱》载:宋朝建隆年间(公元960年),严氏在此起居。宋朝嘉祐年间(公元1056年),应、李二姓又迁移至蒋巷。直到元朝年间,逐渐有蒋、简、娄、罗、冯、闵、夏、郑八个姓氏在柏岗山中部定居。


元末时期,蒋氏族人迁入后,以开店经营为生,后来店面越开越大,逐渐成了当地的一个集市,而当时集市通往南昌城区的大道上,两旁全是茅草,远远看去就像一条巷道,因此得名蒋家巷,后来简称蒋巷。


元末明初年间,又有胡、刘二姓迁移至蒋巷,就在胡、刘二姓迁移至蒋巷的时候,上述八个姓氏中除了“娄”姓外,其余七个姓氏逐渐外移。对于七个姓氏为何要外移?据熟悉蒋巷镇历史的研究者分析,可能与当地四面环水经常遭受水患灾害有关。而外移之后去了哪里不得而知。七姓外移正是今天蒋巷镇没有蒋姓的原因。如今,南昌县的蒋姓主要分布在东新乡、莲塘镇、南新乡、塔城乡、向塘镇。而蒋巷镇下辖的18个村(居)委会有75个姓氏,唯独没有蒋姓(不包括婚嫁入镇人员)。


360余年,涂贾两村村民互不通婚


《南昌县志》记载着“朱三太子遭贾亦齐告发,被吴三桂部将抓获”一事。相传明朝灭亡后,崇祯三太子朱慈炯逃难来到南昌,隐居在白岸涂村先祖涂洪义家。涂洪义对外隐瞒朱三太子的真实身份,安排他居住在建筑面积560多平米的“涂府土屋”。由于旧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此后三四年里,朱三太子隐居在白岸涂村平安无事。


蒋巷镇内沟渠纵横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三太子放松了警惕,经常同村民渡过赣江去尤口(今属昌东镇)看戏。有一次,戏中表演的正是大明王朝灭亡,崇祯皇帝在万景山上吊的场景。朱三太子看后悲痛难忍,当场哭泣,恰被前明朝臣子贾亦齐发现。贾亦齐便向吴三桂告了密,朱三太子因此落网。


由于贾亦齐是高梧贾村人,由此,两村村民心生疙瘩,不再通婚结亲。据白岸涂村老人讲述,村上只在1949年以前嫁了一个人去高梧贾村,但结婚不久便暴病身亡,也没有留下后代,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嫁到高梧贾村。


如今,高梧贾村、白岸涂村两村距离相隔不过十几公里,交通也非常便利,一些相识的年轻人经常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甚至合伙做生意。但是,因为有着祖上这么一段恩怨,至今360多年,两村年轻人即便没有家长的“棒打鸳鸯”,也很忌讳恋爱、结婚。


不过,俩村的不少年轻人表示,祖训是人定的,规矩也是可以改变的。身处现代社会,不能让世俗保守的眼光阻碍大家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身边有白岸涂村、高梧贾村的朋友恋爱结婚,会衷心地予以祝福。


宋朝时蒋巷建了个龙冈书院


自古由蒋巷镇走出的名人不胜枚举。据《蒋巷乡志》记载,宋朝嘉祐年间,应、李二姓迁移至蒋巷,在李家祠堂中至今还供奉着他们祖先李天福的肖像画。

据《李氏族谱》记载,李天福自幼聪颖过人,小时候在当地是有名的神童,20岁不到便进京当了官,然而第二年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了官职,回乡潜心修学。回乡养身体的李天福,为了不让自己的学识荒废,就在北岗村龙隐寺附近创办了龙冈书院。


在李天福的精心培育下,有8名弟子成为儒士,一同赴京参加会试,同时夺得了春榜进士,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表彰李天福教书育人的成绩,皇上还钦赐了“龙冈书院,花墙世家”的牌匾进行褒奖。


龙冈书院旧址

据了解,现存的龙冈书院在全国共有三处,分别位于宜春、贵阳和邢台。其中年代最古老的贵阳龙冈书院始建于明朝,而蒋巷镇龙冈书院却早在宋朝时便建立了。如今,虽然曾经的龙冈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李氏后人仍在祠堂里供奉着李天福画像,当地好学之风也流传至今,每年都有不少人考入大学。


黄河灯阵传承了600年



蒋巷镇黄河灯阵

在南昌县蒋巷镇北望村、白岸村等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到初六,在村落边的河滩沙地上,摆上据说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黄河灯阵。据当地传说,黄河灯阵由通天教主金箫、银箫、碧箫三姐妹所创。据说黄河灯阵有99个弯,是因其路线三回九转,寓意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得名。


黄河灯阵摆放按照传承六百多年的图谱进行,依照0.98米等距画出纵横各19行共361个点,在白点上竖起竹竿作为灯杆,并漆上红漆,然后在竹竿顶端插上铁质灯托,灯阵坐北朝南,南面正中白点当出入口,然后用稻草绳绕制,围出一条通道,从入口到出口不相重复。,总共365盏灯。一盏灯代表一天,365盏灯则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好日子。



随着声声锣鼓,人们排着队走进美轮美奂的灯阵中,呼朋唤友、面带笑意前进。流传了六百年的布阵图与传统,也伴随着许多神秘的规定,想要在黄河灯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必须做到两点:一、不能触碰竹竿;二、不能回头。361根竹竿组成的灯阵,象征着“转九曲一年顺通”。而且,在走的过程中,不碰两旁竹竿的同时,还不能碰到隔离的稻草绳,要是在走灯阵中碰到了竹竿或者打翻了油灯,就得“打三年痢疾(一事无成)”。


时期,黄河阵被列为迷信活动而遭到禁止,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才重新开展起来。蒋巷黄河灯阵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不仅有“秀色”,还真的“可餐”


蓝天白云怀抱,清涟碧水环绕。每一个走进蒋巷镇的人,都会感叹这里的原生态是那样的清新与纯朴。


蒋巷镇有着纯纯的农家味道的各类野味

荣获“南昌市十佳旅游景观村”称号的蒋巷镇垾上村风景秀丽,将“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的现代农业示范村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里,静静地感受“梦里犹听鸟音脆,醒时顿闻泥土香”的乡土气息。


沿着蒋巷大道,一路向东走,就可以去到鄱阳湖候鸟观光区。闲时来这里看看候鸟,远离了都市的喧嚣,鸟唱水吟,美不胜收。另外,在蒋巷有很多的农庄和生态园,很多人在周末的时候会选择来到这待上一天。


游人享受山水田园风光

国鸿生态园园区内山丘起伏、树林密布、清澈的小溪贯穿全园,集山灵水秀于一体,空气清新,绿化率达80%,堪称南昌市的天然氧吧。来到这里的有机蔬菜基地当一回菜农,拔萝卜,摘黄瓜、大白菜……,再物色好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自助烧烤,阵阵扑鼻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湖光山舍田园农庄不仅具有郊外田园风光,也是南昌唯一最具规模的大型休闲农庄。选择一个有心情有时间的日子,在湖光山舍里,亲手摘几根农家菜,钓几只荷塘鱼,在波光粼粼的湖边,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微风徐徐,烦恼随之飘散,几盘小菜,一壶好酒,在满眼的绿色中,剩下的是一片安逸宁静。


很多人以为来蒋巷没什么吃的,其实在蒋巷有很多城市里体验不到的野味美食:野葡萄(无法说出的酸爽)、狗耳朵(清明节前后的最好吃)、三月萢(酸酸甜甜就是我)、各类野味(纯纯的农家味道)……此外,想吃纯天然无添加且好吃到爆的食品,在蒋巷镇千万别错过烤红薯片、糖块里、腌辣椒等!


未来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经济区


蒋巷生态园

蒋巷镇是一个有着11万亩耕地的农业大镇,粮食总产达到1亿公斤,列全省第一。水产品起水量、生猪饲养量,家禽饲养量也名列全省前茅。2002年,南昌市政府授牌“南昌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现代农业在这片土地上踏足探索。


此外,蒋巷镇还依托郊外田园风光,建设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绿色生态农庄,让农村、农业在粮食种植和养殖这两大传统型产业之外,再度挖掘,开辟出旅游休闲产业的新天地。


据了解,地铁7号线将光顾蒋巷镇,具体走向为:蜚英塔—庄下王家—赵坊村—慈母路—罗家集—解放东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洪都北大道—中大路—扬子洲学校—白水湖路至经开区,全程约50km(含蒋巷支线16km),车站:30站(支线3站),换乘车站12站。


目前,由南昌县政府与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合作共建100亿元投资项目的正在建设中。项目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利用蒋巷镇的土地、气候、生态和环境等优势,做大做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提高蒋巷镇的农业现代化水平。

  

蒋巷镇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未来,蒋巷镇将提升集镇品位,按照打造江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区标杆的总体目标和“现代江南民居”建筑的风格,着力打造“休闲水乡、风情小镇、秀美乡村”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