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2020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纷纷针对医疗器械领域建言献策!中国医疗器械的爆点与难点究竟在哪?
“后疫情”时代下,医疗器械行业风雨琳琅,解锁未来最好的钥匙是回顾数据,总结经验。
而新冠疫情,会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敦刻尔克战役吗?医疗器械企业如何稳住地盘,破茧重生?
1、医械板块“马太效应”明显医疗子行业“两极分化”
随着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带量采购、医保控费、DRG分组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出,加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内部分化。
如今,政策叠加疫情影响,2020年Q1,医疗各细分行业业绩分化明显。
疫情之下,医疗企业整体下滑,子业务“两极分化”
其六大业务板块: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两极分化”。
整体来看:营收分布情况:以医药流通为主,上海医药拔得头筹,总营收404.48亿元。
-
252家企业(近8成)Q1营收低于10亿元;
-
10-50亿元之间的有56家;
-
50-100亿元的有11家;
-
营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
净利润分布情况:
-
共有57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占全部公司的17.65%;
-
182家企业(占56%)净利润在0-1亿之间;
-
77家企业净利润在1-10亿之间
-
仅6家企业净利润高于10亿元,占比仅为1.86%。
-
恒瑞医药赚得13.1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10.30%,主要是抗肿瘤等刚需治疗领域保持稳健,卡瑞利珠单抗、吡咯替尼、19K、白紫等创新药的放量拉动;
-
迈瑞医疗净利润达13.13亿元,同比+30.60%,仅次于恒瑞医药,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等医疗设备高速增长,整体增速+50%以上。
细分领域来看:
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板块营收、净利润增长,相对靠前,而中药、医药商业、医疗服务板块营收、净利润下降,相对落后。
2020年Q1,
-
化学制药板块营收同比+10.8%,净利润同比+17.5%,是营收、净利润增长最高的版块。原料药、抗病毒、抗感染类药品表现亮眼,非疫情相关的药品一季度可能受到冲击,但随着医院常规门诊恢复,预计化学制剂细分领域二季度起有望明显改善;
-
医疗器械板块营收同比+9.6%,净利润同比+12.8%;
-
生物制品板块营收同比+7.4%,净利润同比-11.8%。因接种门诊关停、限流等措施造成利润的下滑,预计疫情过后有望迎来需求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