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在泉州开元寺的前堂,竖着这样楹联。字是弘一法师写的,话是朱熹说的。泉州是个有历史故事,有文化沉淀,有生活情怀的地方。这里,各路仙人云集,仙俗同居,转眼已然千年,也许这句话描述泉州更为贴切,那就是“半城烟火半城仙”。
4月15日,华侨大学师生一行前往泉州市文化宫楠风金丝楠木艺术馆,享受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泉州古城,鲤城之隅,有一清雅之处,依文化宫畔而建,傍人工湖水而居。灰墙砖瓦砌成,绿叶枝桠蔓绕,仿佛遗世而独立的“佳人”般。停车坐爱一番,只见墙体用红体大字篆刻上『楠风拂面』四字,古雅之余,也多出几分是现代的味道。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目的地楠风金丝楠木艺术馆。
踱桥而过,扶门跨入,映入眼帘的又是另一派风景,假山枕水而栖,近看眼前绿茵依依,潭水碧波,远眺恍若置身满是绿意的盆景一般,闭目于竹椅小憩,倾听树间鸟鸣,呼吸森林中清新的空气。这里,生活被赋予另一种色彩:我们在院落体验乡中林间野趣。进入“上林苑”又能得到另一番意趣。
泉州南音表演
我们在院中落座,开始欣赏南音表演、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者之一的提线木偶戏艺术家带来的提线木偶戏表演、古琴表演、茶道表演和香道表演。金丝楠木结合泉州的茶文化还有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能将金丝楠木更好地推广出去,从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提线木偶戏表演
“传统文化在我心里,一直是神秘而迷人。而今天下午,它终于对我揭开了那神秘面纱。茶道、香道、古琴、南音还有提线木偶,这五个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在文雅的匠人们手中闪闪发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活灵活现地提线木偶戏了。说来惭愧,我来泉州读书已 有一年有余,却从未有机会欣赏过泉州独特的文化名片——提线木偶戏。今天,我终于有幸能近观欣赏这独特文化名片。伴随着闽南音乐,老师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提着三十六条线的木偶,给我们表演了精彩绝伦的经典戏目——《小沙弥下山》。活灵活现的木偶小沙弥,在舞台上作出各种搞怪的动作,直让我们台下的观众捧腹开怀。哦这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陈晓淇
香道表演
茶道表演
山水享清音,室雅伴楠香
这仿佛隐世温柔的时光,让人沉醉
“一进泉州市文化宫,一股文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郁郁葱葱的树木,淙淙的流水,阴翳下的桌椅和茶水,让人流连忘返。熟练的茶道,技艺高超的提线木偶和余音绕梁的南音,这古色古香的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传说中的古典主义的浪漫,极富享受,也让我懊悔,没有早点接触这些技艺。也许了解一门手艺,会让我们更了解一种文化,更了解一个城市。”
——徐瑞苑
“小叶针楠木低调地散发着远古的沉香,但在灯光舞台上却释放着光芒,远远望去像光,像精灵,像那低调的奢华。在一片耀眼中,香楠却是那么的特立独行,波浪纹,果木香,点点滴滴是它低调的内涵。一斟一酌,曲水流觞,应和着悠扬的古音,在纤纤玉手的引流下,带着丝丝热气的铁观音便在唇齿间回味悠长。
一丝一线引控着小弥勒的身姿,时而捶胸,时而顿足,小小的身体却将滑稽表现地淋漓尽致。最神奇的莫过于木偶师在那一刻于木偶合二为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神圣而却不可分割。回香悠长,南音饶转,古琴弦声,不绝于耳。传统文化是积淀也是传承更是发扬,此次一旅不虚此行。”
——徐敏捷
“这次活动说是文化之旅,倒不如说是让我更加了解泉州这座城市,更加贴近它、融入它。以前对泉州的了解只是粗略地来自于历史课本上的明代第一大港的介绍,初来乍到之时也只浅浅觉得这座城市有风味有底蕴有历史的印记。而现在,我觉得泉州这座城市像杯散发着清雅香味的淡茶,浅尝辄止,甚是清淡无味。到第二次第三次时,清香便从喉处蔓延出来…”
—— 方彬潞
“池水畔,大家列坐其次,隔一泓清溪,于草木葱荣之中欣赏茶艺、香道、提线木偶、南音还有古琴。
品一口香茗,嗅一缕清香,感觉自己浮躁的心,也慢慢安静下来,远离外界的喧嚣。提线木偶活灵活现、动作敏捷,我们在惊叹之余,不得不由衷佩服表演着身后的功力。欣赏完有着“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琵琶伴萧,幽幽之曲如天上来,雅韵盈心。还有那古琴,似乎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魏晋南北朝,潇洒隐世缓缓抚琴,遗世而独立。更让我们兴奋的是,在每个环节,老师都鼓励我们上台去尝试各种乐器与木偶的操作,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的触碰到了闽南传统文化,深深为他的魅力所折服。园中人一坐,忽觉一百年。时光总是让人感叹它流逝的快速,我们虽不得不离开,但心中所体味到的闽南传统文化之美,将永远萦绕心间。”
——史艺帆
想必今日的回忆,日后回味起来,定带着茶香,会越品越甘甜
来稿:卢颖
图片:陈子宜 张丽丽
编辑:侯鹏翔
审核:王俊婷
副监制:蔡钰莹、郭姗
监制:孙莹
出品:华侨大学团委网络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