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上方“箫笛逸家”
文化丨箫讯丨交流丨分享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 箫演奏:谭宝硕
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阳关三叠》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特别强调意境感,旋律节奏比较自由、舒缓,强调在演唱时有吟诵的感觉,所以在演奏前首先要将歌词朗诵几遍,寻找到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以及所蕴含的吟诵味儿,只有深刻的理解了词意、掌握了诗词的韵味,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在演奏时才能实现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
文末介绍下所谓“三叠”。宋代“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着,又是四叠,皆非是。每句三唱,已应三叠,则丛然无復节奏。有 文勛 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 唐 本三叠如此。 乐天 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则一句不叠审矣。”
而苏东坡所说的意思大概就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当时谱成曲子的时候,不是全诗反复唱,而是后三句再唱一次,跟现今的三叠解释略有不同。
谭宝硕自幼学笛,师承岭南派一脉。其洞箫技法,则综合了传统和现代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近廿年TVB配乐的箫笛九成都是由谭宝硕演奏,包括由早期的"西游记","天龙八部"至近期的"义海豪情","宫心计"及"天与地"等,当然包括唯一发碟的"金枝欲孽笛子二重奏。"
完
长按识别公众号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