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随喜转发转载。
造/宗喀巴大师 译/法尊法师 讲/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P96
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让我们以恭敬心欢喜心来共同学习。
听闻时段:042A07:14~20:51
要点:举阿难外甥的公案说明恶趣苦能策发我们精进修行。
思考题:
1. 复述阿难两个外甥的公案。
2. 什么是精进?什么是懈怠?
【「如事阿笈摩说,庆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读诵,彼读数日,懈怠不读,附与目犍连子,仍如前行。庆喜嘱曰,应令此二意发厌离。目犍连子引至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闻其斫截等声,遂往观视,观见斫截所有众苦,又见彼处有二大镬,涌沸腾然。问云此中全无入者耶,报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废时,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次返目犍连子处,详白所见。目犍连子告云,二求寂,若此过患,若余过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当发精进。彼二遂发精进,」】
好,这个文字很容易懂,我把它念一遍,我想大家都已经懂了。再说一遍,原因是用一个轻松一点的故事来策励我们。这个经上面说阿难有两个外甥出了家,叫他好好的读诵、学习,懈怠不读。这个念啊、学啊、真辛苦。然后呢他没办法就叫目犍连尊者帮忙他,结果目犍连教了他,他还是老样子。他没办法了,阿难就说:怎么样想一个办法,让他两个策发厌离心。所以目犍连尊者怎么办?就引他到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化成功大地狱。他跑过去一看,一听见那个声音干什么啊?一看!说这个地狱的众苦,不得了的害怕,旁边有两个大油锅,别的油锅里面都哇啦哇啦煎人,那个油锅里面没人,他就说这地方怎么没有人?那个地狱的狱卒怎么说?说阿难有两个外甥出了家以后懈怠废时,懈怠不用功,死了以后堕在这里。这里停一下,我们也出了家了对不对?我们精进了没有?这个要想一想哦!请问我们现在一天,然后呢张开了嘴巴吃信士送给你的东西,用的、吃的、住的,请问哪一样东西你自己赚来的?哪一样东西你辛苦换来的?有吗?没有。然后你吃了这个东西,你做些什么?精进了吗?说我在这儿,我们在这儿有早晚课;你早晚课做些什么?不是妄想就是昏沉,这就算用功了吗?看看,他在佛世哦!我想这个佛世的远比我们好吧!他这个佛世尚且要堕落,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个实在值得我们想一想。现在那个故事里边怎么说?说这二个狱卒告诉他,说这两个沙弥出了家以后不好好用功。沙弥哦!比丘是更利害,因为比丘要求的条件更高。所以他两个就害怕起来了,不得了,如果现在要晓得了进去的话,不得了,赶快回去。目犍连问他,你看见什么啊?看见这个。你要告诉他,目犍连尊者就告诉他,这个还算是小的,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为什么会这样?懈怠!懈怠的意思是什么?不精进就是懈怠。不是说你努力,你忙不相干的事情,都是!世间的人一天到晚忙,这不叫精进。精进是什么?就是跟善法相应,策励自己努力,这个才叫精进。这我们要千真万确的,不是我们今天做了一点事情,心里面如果说胡思乱想都不相应,何况我们现在两样东西,都不相应。所以这一点说「彼二遂发精进」,他们两个发起精进来了。下面一段话很有意思。
【「若未食前,忆念地狱,则不饮食,若于食后而忆念者,即便呕吐。」】
这是当时的情况。他假定说还没吃饭的东西,想到他看见那个地狱的话,他就吃不进了,害怕的就不得了;同样的吃过了以后,一想到的话,就害怕的吐出来,这是实际的状态。这个告诉我们,我们只是没看见,如果我们真的看见的话,不得了。所以上面也告诉我们,所以假定说你们诸位也像我那样,亲眼看见造了恶业以后堕落恶道的恐怖的话,没有一个人例外,都像芦苇(苇芦)一样站都站不住,人都瘫掉了。这看看都这么严重,受是绝对受不了。所以处处地方这些事情,无非是策发我们精进!精进!千万不要贪眼前的一点小便宜,不要说现在这个事情提不起,那个事情提不起,现在是唯一能够努力的时候。
【「又引至余昼经行处,于余一处,化为诸天,彼由闻其琵琶等声,遂往观视,见有天宫,天女充满而无天子,问其无有天子因缘,答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发勤精进,彼二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欢喜,还白目犍连子(还白目犍连)。教曰,二求寂,若此胜利,若余胜利,悉从勤发精进而生,应发精进。」】
那么更进一步,就把他带去看天上,看了天上以后有一个地方天女充满,那个天堂非常美丽,就是没有天子。那就问啦,这个地方为什么没有天子?别的地方为什么有?说阿难尊者有两个外甥,出了家以后精进努力,他努力了以后,死了以后到这里来。他听了以后好欢喜,告诉目犍连。目犍连尊者就告诉他,种种的好处精进修行来的。这个故事对我们最好的一个教诫,人间短短的几十年很容易过,你如果说努力的话,就有这么多的好处,如果懈怠的话有这么大的坏处,好坏之间差别太大。
【「次发精进受圣教时,见如前引,真实相应经中宣说,」】
这个阿难他的两个外甥,先,他虽然出了家不肯修行,然后呢看见了地狱苦,以后再看见天堂,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有一个转变,而不经过的时候,他不转变。在这地方有一点事情,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他这个从他不肯学到肯学,这是一个绝大的转变。像这种情况,在我们人人都很羡慕的,我们人人都希望要这样去转变,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第一个大家可以想一想,第二个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虽然有这么绝大的转变,可是对根本意趣来说,他的目的就是共同的,他原来懈怠不想努力,为什么?想快乐,就是想快乐,这么简单。他后来转变了,为什么?还是想快乐,对不对?这个概念你们要注意,你们要认识!所以佛法虽然告诉我们,常乐我净,说四颠倒,这千真万确的,说那个时候是快乐,那是颠倒的。可是他真正的告诉你快乐是颠倒的目的,为什么?是告诉你这个快乐是虚假的、不究竟的、骗你的、害你的,不是真快乐,你看错了,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求真实的快乐,这个我们要把握得住。所以从眼前浅的地方去看,佛法跟世间讲的好象完全二码子的事,完全相反;如果你更深一层追根究底去看的话,那佛法告诉我们的,才是我们世间真正要追求的。世间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快乐嘛!但是对不起,因为你不了解快乐的真相,你也不晓得什么是追求快乐的方法,你找了半天,不但找不到快乐,受了大痛苦。所以这样的原因,就是眼前小小的快乐,因你迷糊了,明明是一个骗你的东西,你把它当做快乐,结果受了它大苦,这个才是颠倒。所以颠倒本身不是快乐,颠倒本身是你的无明,因为你的无明看不见事实的真相,所以把苦的事情看成快乐的,这个是我们要真正重要的。
所以这刚开始的时候,就世间真相指给你看,这个是颠倒,最后等到你彻底明白了以后,这涅槃上面谈了什么?常乐我净也。妙了! 这个道理这个地方随便一谈。不过我们不要以我们这种无明这种概念去找常乐我净,你怎么找怎么错。所以眼前我们真正认识的在这个地方,我之所以点出来就是,我们眼前所以不肯学是为了什么?贪快乐,佛法真实告诉我们的,为了你真正得到你的好处起见,要这样的,这个是我们应该着眼点。所以我们有的人志趣很好,那是非常好,有很多人懒懒瘫瘫的话,这个地方就应该好好的加深认识,你有了这个认识以后,真正的好处毕竟还是你的,到那个时候你就会把我们现在的毛病,不能修行的整个的能够改的过来,能够提升自己。所以第二个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说看见那个天堂上面是这么好,这个结果是修行而来,他好高兴的去修行了。那么完了以后呢?他要我们再继续看下去,九十七页的第一行。
编辑:千月
校对:千月
往期回顾:
[第六单元] 三恶趣苦》小结(1)
[第六单元] 三恶趣苦》饿鬼
[第六单元] 三恶趣苦》地狱(2)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欢迎关注佛慧智语公众号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