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警廊漫笔·45】枫桥听笛

【警廊漫笔·45】枫桥听笛

2022-05-22 01:09:39


作者:吴萃伦

今天,池池为您推出

第二专辑

《东游西记》

第二十一篇

枫桥听笛

东游西记


飞花落叶鸡头岭

缟溪行

花街看花

香草美人又登程

石门古道探幽

许村寻古

上庄感怀

细雨黄花八咏楼

西南联大,教育的圣地

鬼斧神工数石林

走进“总统府”

拜谒康有为故居

美在三清山

踏秋仰天堂

走,看“四菜一汤”去

清源山上当“裁判”

厦门大学寻鲁居

天上瑶池,人间瑶里

美哉,渚湖姜

风情万端吉庆街

枫桥听笛

西津古渡遇张枯

走进青城山

三上中山陵

惊心动魄琴岛夜

清溪河赞

枫桥听笛

■ 吴萃伦

中秋国庆长假,由子自驾作苏州游。抵达次日,我们便去了寒山寺。

这是我第二次来苏州,一九九二年因追捕一投毒案嫌犯来过一次。那次任务完成后去寒山寺匆匆一走,印象是简陋空落,没有想象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那种境界。时光如流,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我在刑警队队长任上,踌躇满志、岁月峥嵘,而今已是退休之人,垂垂老矣。我站在古刹殿前,庙堂如昨,钟声依旧,不由想起刘过的那首《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此情此景与此时此地竟如此恰合。

苏州人应该感谢张继,一首绝句推出了两大景观——寒山寺与 枫桥。如今,此两景成了姑苏城的文化名片。二十年前来时,寒山寺、枫桥还是一个整体名胜区,不想今日竟被一道篱笆一分为二了。不管旅游主管最初是否只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从实际效果看却是歪打正着。一边,香火缭绕,人声鼎沸;一边,清静寥廓,萧落疏朗。桥归桥,寺归寺,求神拜佛、寻幽访古各不相扰、各取所需。因我们来迟,寒山寺停车场已满,被安排到枫桥停车场。我不明就里,下了车即买了门票,走进去才知这是枫桥景区。

 虽已仲秋,但因今年天气偏暖,园内仍一片葱翠,只有那枫叶 稍着橘红。园林不大,京杭古运河穿园而过,三四亭台楼阁散落其间,假山曲径、碧树石桥……如若不知其名,与大多的城市公园相差无几。枫桥夜泊那种意境已荡然无存了。 

正欲离开,忽地从远处传来笛声,那笛声悠远绵长,细听之, 这是一首《姑苏行》昆曲,是笛子经典名曲。循声寻去,只见一老者正在一六角亭里吹奏。老人年近古稀,一身长衫,鹤发童颜, 清瘦儒雅。但见他时俯时仰,或吸或吐或疾或缓,张弛有序,清浊分明。那节节音符从笛筒中缕缕迭出,仿佛化作一瓣瓣花蕊飘洒而下,又如水墨江南画卷缓缓展开。旷古空灵,颇类大希之声,听之有润肺清腑、吐故纳新的痛快,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愉悦。看得出,这位老先生是位专业高手,笛声圆润柔美,脆而不涩,醇而不腻,尤其是那低回的余音极富韵味。一曲方罢,我起身鼓掌, 老人颔首微笑。我小心请教,正是《姑苏行》。

 寺也罢,桥也罢,贵在城外。因在城外,才有了“月落乌啼”“江 枫渔火”,才有了“平林漠漠烟如织”“芳草碧连天”,才能够寄托乡愁,感怀人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生态、原生态吧。可如今,它们都城市化了,岂止城里,简直就是天天车水马龙、门 庭若市。惆怅失望之际,唯有这笛声仿佛天籁,一下子便引领我 跨越时空,走近了张继笔下的那个古寺廊桥。霜白枫红,江水渺渺,渔火点点,乌篷桨橹,月色朦胧,钟声悠悠……这不正是我梦中 寻觅百度的她吗? 

见我要与笛者攀谈,夫人在旁提醒,还要去虎丘。我只好与老先生拱手揖别。 后来我们又去了耦园、拙政园,还去了金鸡湖。但总不比枫桥之遇。回池多日了,那笛声还萦绕于耳,萦怀于心。


敬请期待下一篇!


在 线 阅 读


【警廊漫笔·44】风情万端吉庆街

【警廊漫笔·43】美哉,渚湖姜

【警廊漫笔·42】天上瑶池,人间瑶里

【警廊漫笔·41】厦门大学寻鲁居

【警廊漫笔·40】清源山上当“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