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闲谈问答录 -《技术篇_2》

闲谈问答录 -《技术篇_2》

2020-09-23 23:38:36

自从2015年底《陈涛世界笛友联谊会》开群以来, 群内笛友即通过对话, 聊天的模式来向我询问各种问题,这些问题 有关于笛子技巧的, 关于基本功的, 有关于笛子教学的, 有关于笛子制作的, 关于笛子风格的问题, 也有对于音乐, 艺术的不同思考,不一而足。对于所有笛友提出的问题, 我都会尽自己的能力与所学来回答。有自己不会的, 也请群内其他老师, 高手帮忙解答。几年来, 群里慢慢形成了相互交流切磋的良好风气。大家也从这些“聊天”中, 取长补短, 得到各自应有的养分。 因保留了自开群以来两三年所有的聊天记录, 所以突发奇想, 能否将与笛友探讨交流的东西归类, 并整理出有针对性课题的内容, 比较系统的来介绍给更多热爱笛子, 热爱中国音乐的朋友。 因为, 本群虽然以笛友联谊会命名, 但实际探讨的内容包括各种与笛子, 与音乐有关的各种问题。 虽然, 整理的工作既繁琐又耗时, 但想到由此可以惠及更多热爱笛子的朋友, 还是觉得值得的。只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随机提问, 当场回答。 故无法像造论一样特别严谨, 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 分析。 所以难免有不周全, 不系统,有重复,有遗漏,也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希望热心的朋友原谅, 同时有不足, 不正确的地方, 希望得到同行或非同行朋友的指正, 帮助。  

 

由于此问答录为本人与群内笛友的非公开交流, 为了保护笛友的隐私, 此问答录所有的“问”皆以笛友名字(或群名)的拼音字母代替。 “答”的部分, 则用我本人的名字。

 


关于《方法》

 

看到大家讨论冬季在外练笛的事情,我小时候也这样练过,冬天在外面,夏天不开窗练习,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以我现在的看法,觉得那样并不好。我们练笛需要保证正确的方式,放松的方式。试想冬天在外面,手指都冻僵了,如何还可以谈放松,正确呢?夏天也是,如果闷头在炎热的屋子里练习,汗水太多,有时候会影响到我们口风的位置。所以,冬天还是在室内练习比较好。所谓“冻练三九,夏练三伏”是需要我们有这种精神。这是我个人观点。另外冬天在外面吹,对笛子不好,从保护乐器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在太冷与太热的地方练习。

 

笛友S:  陈老师好!反正我坚信“一万原则”,任何东西照着一万小时,一万遍练习都过了。关键是得有时间练习呀[微笑]

 

陈涛:了不起的“一万”原则,但如果方法不对,练错了呢?不就是南辕北辙吗?

 

笛友GF陈老师,早上好!陈老师手指的运行速度很快,我们怎么练习才能让手指速度更加快,怎么科学的练习才好呢,看了老师的视频感觉有点收获。这几天在看老师视频,感觉手指还是一直很僵硬的感觉。


陈涛:通过颤音,交叉指练习,来提高手指独立性,这是关键。还有就是好的拿笛子的方法。


陈涛:[为什么学习音乐要找最专业的老师],这是一篇文章的标题。很多人一开始就想通过自己看教材或者网上的视频来自学,现在你应该知道这种方法所存在的最大问题了:没有人告诉你怎么样才算达到标准,没有人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你学到的姿势是否正确,没有人在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提醒你。学乐器,需要的无非是正确的方法+勤奋的练习。一个好的老师,能教给你正确的方法和观念,剩下的就看你的落实程度和练习的勤奋程度。


陈涛: 刚才刘老师上传的文章,里面有两点我觉得很重要,希望习笛的群友可以意识到:
1。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有目标地练习,不要好高骛远,要弹适合自己水平的作品,每一首乐曲或练习曲都有要解决的技术性或音乐性问题,不要盲目贪快求大,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碰到一年就教你弹《十面埋伏》的老师,不要犹豫,马上走人。

2。练习结果应及时收到反馈并进行校准。坚持每周上课,不随意请假缺课。请老师帮你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每周都有进步,拖得时间越久,越浪费生命。最先放弃的就是不能坚持每周按时上课的学生。


刻意训练和普通的重复性训练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反馈。通俗的讲就是刻意训练需要有人的指点。试想一下,如果你重复性的训练过程其实都是错误的,那么你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专家和普通从业者之间的差别,可能仅仅是某些细节上的,但是很多细节的积累,就表现出水平的差异。


要成为世界级的顶级水平,恐怕只有刻意训练还不够,还得需要一点天赋。


陈涛: 昨晚看“罗辑思维”演讲坛,其中讲到关于现代社会的学习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四个字“针对训练”,而对于“针对训练”最为重要的又是两个字,那就是“反馈”。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好像也在这里说过,就是:刻意训练需要有人指点。建议想有个好学习方法的人,都去看一下。


笛友HL: 陈老师练习6个小时,就算基本功活指长音等花1个小时,还有5个小时300分钟玩独奏曲,不是可吹70-80首独奏曲了?看来要成为演奏家的话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和正确的方法练习才行啊


陈涛: 哈哈,其实,我每天吹曲子的时间没有练基本功多。而且也不是每天练六小时,通常我会保证每天三小时练习。 


笛友HL: 基本功有一半是要看谱练习吗?用的哪些竹笛教材?


陈涛: 所以,我可能在基本功练习上要花两小时,另外一小时练曲子。我练习的基本功是不用看谱,是我自己的教材。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教材,因为并不需要。

 

每天我吹一遍上下行的长音是半小时到40分钟,剩下的如颤音,历音,吐音,吹一下就起码一个半小时没有了,还有半小时,把一些曲子中的难点做基本功练习,这是我的训练方法。其实练习曲不一定要练很多种,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选几个就可以。我曾以武侠书中“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为例,如果可以真正学好十八掌,才是关键,而不是这个也学一点,那个也碰一下。


关于《指法》

 

笛友Q: 陈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笛子筒音作2,高音2以开1236孔闭45孔吹出来的音是不是比只开6孔吹出来的高音2音要低一些,我总感觉低了一些,还是我的吹奏方法有误?

 

陈涛:是的,这个音如果单从纯音高角度来说那样的指法确实低了一点。但在演奏江南丝竹,从低往上走的旋律中如:1235 (我是指高音),就必须用这样的指法,这是风格所需。有些其他风格所需的演奏中也要用这样的指法,这是为何中国乐器,尤其是笛子在与西洋管弦乐(或钢琴)的合作中,有人会觉得不准。一是律制不同,二是风格所需不同。所以合作的时候必须知道这些不同,才可以做好。中国的律制管乐器是以五度相声律,古琴是以三分损益律,有些是用纯律,而西洋则按12平均律来定,所以都不尽相同。

 

潮州,广东音乐,二人台是7和3会低一点,这也是风格所需。

 

笛友Z:用叉口5,陈老师讲的太好了。有些曲子是风格需要。比如降7,在秦曲中用绝对的降7。秦味的韵味就差了。这个音介于还原7和降7中间。我们陕人叫它是縫缝音。秦川抒怀的压揉音,就是这个音。

 

陈涛: 我还在渡假期间。不过,看到刚才笛友DD的问题,以及大家的回答。我想用什么指法,什么调的笛子来演奏降D调,或是降A调,虽然理论上没有错,以我个人的技术来演奏也没有问题,但我想大概群里80%人应该没有办法来演奏,请原谅我这样说,我丝毫没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意思。但我想在这里说明的是,如果我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把谱子扔还给作曲的,然后跟他说“请你再去研究一下中国笛子的演奏法,然后再创作笛子曲”。如果有人按降D,降A等来创作笛子曲,那这个人一定是不懂笛子的,那就不适合用笛子吹,也不适合中国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

 

陈涛: 笛友H, 你好!对于笛子的转调,可以不必看这样的书籍,尤其对于初学者。普通来说,只要知道小工调 (三孔作1),正宫调,也有人叫它“反调”(开六孔作1),以及乙字调 (筒音作1)就足够了,平时乙字调也比较少用。 


笛友L: 各位老师,想问一下高音5的泛音由开123孔奏出,也可以全按奏出是吗?


陈涛: 高音5的泛音就是开123奏出,如果全按就不是泛音了,但通常很多笛子开123奏出的会偏低,所以通常实际演奏中很少用到高音5的泛音,取而代之的是全按或者开6孔的轻吹来代替。


关于《笛膜》

 

陈涛:笛友YF,关于如何贴好笛膜其实可以专为此写一篇论文,等我有空时候,我会写。刚才大家的讨论也非常好,希望对你有益。而我个人对于如何贴好笛膜有一下几个关键,你可以先琢磨一下。第一:如群里其他笛友说的那样,需要有好的膜,如何才是好的膜,从直观来看,就是白,透明才好,笛膜上面没有杂质,越透明说明笛膜越嫩。第二,用的胶非常关键,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是桃胶最好,贴好笛膜后不松不紧,非常有弹性,张力。现在桃胶不容易找到,我小时候是我外婆的药店里面有的。其次才是阿胶,但阿胶要注意用量的多少。第三,注意笛膜贴在孔上时,手指的拉力,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另外我演出,录音之前都是提起一天,或者至少提起三小时换笛膜,笛膜与汽车一样,需要有个磨合过程。刚换上的笛膜马上演奏有时候效果并不,再有就是无论你的笛膜多好,贴的多好。如果你的房间太干燥,热,也很好会变得不好。所以我上次建议,间里面用加湿器。

 

看到大家谈关于笛膜孔上水之后的解决办法,我想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应该尽量不要让笛膜上水,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吹完笛子后,放置的时候要保持笛孔向上,而不要随便一放了之。用蜂蜡在膜孔涂一圈是个好办法,为简单的办法是:当膜孔上水后,去掉笛膜,用干的纸将膜孔里面擦干,然后用涂脸和手的油在膜空里面抹一圈也同样可以解决。其实水分不要擦干,为笛子需要吃水,就像我们夏天睡的藤椅一样,需要汗水去养。作为卫生,定期这样做一下就好。不必每次吹完都这样做。

 

笛友Y: 陈老师你好!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给大G调这样的低音笛子是不是应该贴稍微厚一点的膜?


陈涛: 给一个理由。


笛友Y: 我在实践中感觉稍微厚一点,音色比较饱满用比较嫩的膜感觉稍微差一些,不知道老师您是怎么认为的?


陈涛: 所以你是从音色上考虑的,既然如此,就应该根据什么样的音色需求,来调整笛膜的松紧。原则上,无论大小笛子,任何时候都应该听到有笛膜振动的声音,但通常大笛子,南方风格的作品,需要听到更多的。然,松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需要根据每个乐曲的要求而不同。同时,无论多松,要保证可以轻松吹响高音6就可以。比如,同样是大G调笛子的演奏,秋湖月夜的笛膜就要比妆台秋思要松弛很多。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

相关链接


闲谈问答录 -《技术篇_1》

闲谈问答录 -《风格篇_1》

闲谈问答录 -《艺论篇_1》

闲谈问答录 -《乐器与其他_1》


————————————————

【神州中乐团】


纽约神州中乐团,成立于1998年。由著名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现任乐团团长及艺术指导 陈涛创立。乐团创始之初即由定居纽约的一流中国器乐演奏家组成超强的演出与 教学阵容。 乐团成立的宗旨是:以音乐为桥梁,来促进中美 两国间音乐文化的交流。挖掘,整理传统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使其得以在美国发扬,光大。



乐团官方网址:    

http://www.melodyofdragon.org 

http://www.melodyofdragon.org/index_chinese.html  (中文)


教学与演出视频:         

http://i.youku.com/i/UNDI3NTMyNTgw/


        

长按上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 melodyofdragon,关注“神州中乐团”微信公众号,我们会提供更多演出, 教学与比赛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