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间,如虚空。若莲花,不着水。”洞箫中传来的悠扬旋律刹那间穿过喧嚣的城市,又瞬间摄住人心,将我们带入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习惯紧绷的心略有些松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音乐,喜悦的悲伤的,舒缓的奔放的。有时,我们的音乐是冬季,传递出冷冷的风雪;有时,我们的音乐是春天,透露出鲜花盛开。
《处世梵》是我写的第一首歌,准确地讲是我吟唱出来后,经由擅长乐理的朋友帮助编曲配乐的。不瞒大家,必须承认自己是个不靠谱的人,尤其在音乐方面。
记忆中学过几天的简谱与五线谱早已安放在青春里,因此当十年前的一个中午,它被我哼唱出来的时候,为了防止忘记遗失,只能用录音笔先录下了清唱的声音。
今天,有些朋友喜欢唱这首歌。可是,大多数人却未必知道这首歌的因缘。在我看来,世间很多事都是随顺自然,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在佛学研究所一边学习,同时带些课程。有个学期,给学员介绍《佛门礼仪》。其中,有个章节就是关于“梵呗”,包括印度与中国的徒如何使用音乐的方法来修习与传播佛法。
有天上午,我们用半天时间介绍这个部分。其中,说到唐代寺院在法师讲经结束之后,会合唱《处世呗》又称《处世梵》,文字出自《超日明经卷上》的上偈:
“处世间,如虚空,若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这段话不仅文字优美,同时寓意深刻,把佛家如何处理世间的态度与方法和盘托出,更是禅修用心的宝典。
读到这段文字会让我想起《华严经》中的一个偈颂——“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两者之间,殊途同归。
下课后,走在回住地的路上,心中却反复吟咏着这段文字。走到楼下,一段旋律冒了出来,“处世间,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
尊。”
当时,已走到房门前,用钥匙打开门走进客厅的同时,口中又哼了一遍。同学文师恰巧在房中,笑着问是什么歌,回答自己哼的。他说不错不错,继续继续。我却一下子卡住,没了下文。
文师建议我重新再唱一遍,于是照着做了,依旧无果,文师却接上了剩下的副歌高潮部分,听上去不仅流畅自然,而且符合主题。
《处世梵》,就在这样的因缘中诞生了。时至今日,偶尔在吟唱这首曲子的时候,也会冒出个想法~~那些千年之前的僧侣们会如何演绎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