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英语、绘画、围棋、舞蹈、乐器……
可你知道吗?这些“技能”的学习也不只是现代人这样做,在古代,孩子同样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是必学课本,不仅要学这些,还要学《六艺》。
那么问题来了
《六艺》是指什么呢
关于“六经”
这还得先从《四书》、《五经》说起,我们都知道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据说,本来应该有六经的,还有一本《乐经》,因秦末战火纷飞,还有人说因为秦始皇搞焚书坑儒,当时的人不懂《乐经》一书,就把它烧了,所以此书遗失,只剩下五经。
关于“六艺”
有两种说法:一说六艺就是六经;还有一种说法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达官贵族从政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当时,贫民子女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受到从“小艺”到“大艺”的系统教育。
关于“六艺”中的“乐”
是指音乐、舞蹈等。在古代,有“礼”则必有款待四方宾客之“乐”,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负责宫中庆贺宴会的音乐。当时有六种古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
“舞蹈”也属于音乐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手持羽毛等轻物的舞蹈。象和大厦等都是武舞,是指手持盾、剑等武器,进行作战情节的舞蹈。
另外,“乐”还包含许多纯乐理知识,如规定音阶距离大小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还有规定音高的十二律,包括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六个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古代帝王中的音乐达人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天才的音乐家帝王,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下面这几位就是最著名的音乐达人:
喜欢流行音乐的曹操
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位词作家,对音乐的爱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忙于朝政,他的其他时间几乎都用于音乐创作,甚至出游打猎也要吟诗作赋,并谱上音乐。
多才多艺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歌舞发烧友,还是梨园票友,曾创建梨园为官办戏曲演唱编排场所,被称为戏曲界的祖师爷。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琵琶、横笛、羯鼓等。据说《霓裳羽衣曲》是他进见杨玉环并封她为贵妃的那一天,突发灵感而作,表明对杨玉环的一见钟情。他还创作了许多其他流行乐曲,比如《夜半乐》、《荔枝香》、《长生殿》等。
酷爱弹钢琴的康熙
据说,有一次从欧洲来了两位传教士,他们除了带来一些书籍之外,还带来了许多西洋乐器。康熙十分喜欢这些乐器,他要求宫廷乐队每天晚上演奏一些西洋音乐,有时还亲自演奏,甚至能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古琴曲《普奄咒》。
中国古代的儒家要求人们学习“六艺”,虽然“大艺”和“小艺”多少带有阶级等级制度的思想,但至少给我们一点提示,那就是一个人要成为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先有一个全面学习文化艺术的过程,既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又包括音乐、舞蹈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