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乐器介绍|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乐器介绍|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2022-06-28 01:35:25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宋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起源与发展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

   

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吕氏春秋>>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笛箫之分

而现代笛箫的区别,在于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篴","箎","籥"等等.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古代乐器,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现在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


那么,在远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与竖吹乐器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关于箫与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雅乐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中,汉代称"篴".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


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湖北随州出土两支春秋战国时期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竹笛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已做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那么,究竟那种乐器最先为人们所创造,所使用呢?从人体身体结构来看,竖吹更符合人体正常的动作状态,而横吹则需要一支胳膊向旁边,而另一支胳膊则需要超过前胸到身体另一侧.所以应该竖吹在前,横吹在后.但由于横吹音量大.传得远,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强,吹笛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


排箫



箫适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对我们当今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能使诸君领略到质朴的美,返璞归真,松弛崩紧的神经,追求情绪中的安宁,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素材来自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台回复数字,了解更多

一、微课回顾

【01】陶笛课程

 【02】葫芦丝课程 

【03】非洲鼓课程

   【04】尤克里里课程

   【05】音乐素养课程


二、学校开展陶笛进课堂优秀案例

06】洛阳安徽路小学

07】三门峡育才学校

    【08】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      

    【09】陶笛进课堂学校活动      



洪啸音乐工作站,陪伴你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