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千江有水千江月 歌单 ——对月听琴

千江有水千江月 歌单 ——对月听琴

2021-01-27 21:12:40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十八年前的一个中秋,一位电台的DJ来找我,希望我推荐一组与月有关的中国民乐。我认真地找了12首曲子,为了收集这些唱片,我还专门去拜访了当时上海中唱的总经理,他那收藏了太多珍贵的民乐唱片。然而,那期关于中秋的音乐专题,最后只选了一首欢快的《彩云追月》。DJ对我解释说,本来还想选一首《春江花月夜》,可惜我的唱片里没有。

我告诉他,《春江花月夜》,就是我推荐的琵琶名曲《夕阳萧鼓》的改编版。在唱片背面的标签纸上,我已经作了说明。这位DJ非常尴尬。一年里,他要作无数的音乐专题,很多都很棒,但他的确不了解我们自己的音乐。在要回那些老旧的唱片时,我对这位DJ说:

中国的音乐就象逆水行舟,许多人艰难前行,但更多的人却选择将它们遗忘。

我经常要写一些有关音乐的文章,和那位DJ一样,我也很少会写到民乐。并不是我不愿意,而是一写民乐,你就会发现,资料特别难找,即使是在互联网时代,大抵仍是如此。但更艰难的是,读者的冷陌。在科学主义盛行的中国,人们不自觉地将民乐视为文化进化论中的可悲失败者。人们很少知道,一位明朝的落魄王子,他发现中国传统的十二律,音程划分得不精确。追求完美的他,研究出了极为精确的新划分法。他的研究在中国没人理,然而,它却被好奇的传教士带回了欧洲,引起了西方音乐界广泛的关注,最后古典乐之王巴赫,以十二平均律开启了西方古典音乐伟大的征程。


中国人在失意的时候,总喜欢对着月亮,倾诉心曲。我不知道这位王子是否也曾在月下独酌。举起遗忘的酒杯,邀月共舞,对影成三人。

01
关山月
陆春龄 / 陈金龙

选自《喜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关山月》本是乐府的旧题,李白用之谱下千古绝唱。有感于苍凉的诗意,古琴名家王燕卿(王鲁宾)上世纪初在南京高等师范教书时,写下了这首琴歌。收录于《梅庵琴谱》。所谓“琴歌”就是以古琴伴奏的歌曲。这首歌以李白的诗入乐,一唱三叹,深沉而悠远,在民乐史,这样的体式也极为少见。如此深沉的旋律,它的乐思却是来自王燕卿故乡山东的一首欢快民歌。王燕卿也是中国古琴流派中,影响最巨的山东诸城派的五杰之一。他整理创作的古琴名曲,曲风古朴苍劲。


  • 这是来自北京养云琴馆的馆主——张君的弹唱,潇洒而从容,第二段的吟唱,最能体现原汁原味的琴歌《关山月》

和中国许多经典名曲一样,《关山月》也有很多乐器版本。其中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中国笛子大师陆春龄与古琴家陈金龙合奏的版本。陈金龙的古琴,如同山岳一样连绵而冷峻,在一段前奏之后,大师笛子代替了原谱中的人声演唱,宛若一只鹰,掠过苍茫的群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版本。

由于,在QQ音乐中,这首陆陈两人合奏的曲子属于“第三方提供”,所以无法插入这篇稿子中。我已经将它收录到QQ音乐的歌单中,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得到这份歌单,欣赏一下更经典的演绎。

02
夕阳箫鼓(又名 春江花月夜)
林石诚

选自《曲终人不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白居易《琵琶行》

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其实原本是一首琵琶名曲。原名《夕阳箫鼓》,是琵琶文曲中的大套。描绘的是浔阳江上的月色,所以也称《浔阳月夜》。它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传奇琵琶大师鞠士林手抄的《闲叙幽音》琵琶谱,约作于1820年之前后。大约到1925年的民国时期,又有人把它改编成琵琶与古筝合奏的曲子,并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为之取名。这以后,又有人把它改成江南丝竹,也叫《春江花月夜》,名曲往往如此。不过,最初的琵琶版本仍是我的最爱。

鞠士林,也就是近代琵琶大师辈出的上海浦东派始祖。据说,大师一生喜好游历。有一次坐船至苏州浒墅关时,天色已晚,城门已经关闭,鞠士林无奈之下遂操琵琶消遣弹奏,夕阳下守关的官兵为其琴声所动,竟然开关放行,故有“弹开浒墅关”的美传。

这首琵琶曲,演奏版本无数,不过还是大名鼎鼎的浦东派第五代传人,林石城老先生的演奏最让我佩服。


虽然旋律相近,但此曲并不象江南丝竹版的《春江花月夜》那么柔婉与欢乐。林老先要描绘的也不是张若虚的浪漫春月,而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肃杀江景,是白居易笔下苍凉的诗意:暮鼓送走夕阳,秋风荡起波浪,一轮明月高挂在夜色之上,孤单的小舟,倦倚江风,枕着月色入梦。大师以左手炫丽的技巧模拟出鼓声、箫声、水声、桨橹声,声声入耳,绵密的轮指、颗粒感十足的音色,真仿佛诗人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从容与痛快,当曲终收拨当心画,苍茫的月色竟然铺满了我的心间。

03
汉宫秋月
林石诚

选自《Mas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王安石《明妃曲》

《汉宫秋月》也是一首琵琶名曲,它是上海另一个重要的琵琶流派——崇明派的名曲,曲谱最早见于1916年琵琶大师沈肇州编的《瀛洲古调》。原谱没有说明,灵感可能与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杂剧《汉宫秋》有关,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悲凉故事。1929年,,听过此曲后,以其中的第一小节旋律为基础创作了同名二胡曲。

  • 二胡版的《汉宫秋月》只以一个把位演奏,更加哀婉动人,可是说来奇怪,我喜欢刘明源的这个版本,却是因为,他并没把这首曲子拉到让人落泪。有点而不伤的味道,点到即止的悲凉,透着更厚重的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04
彩云追月
果敢三重奏

选自《茉莉花》

这首曲子有人说是广东音乐,其实它是近代著名作曲家任光的作品。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他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了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

受西方音乐的影响,曲子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然而调式用的却是中国古调,原曲大量使用了各种中国传统乐器。曲子一出,影响巨大,甚至被人用到粤剧之中


这的确是一首优美到骨头酥掉的曲子,不过原曲的配器,无论是什么民族乐团演奏,总是让人听着杂乱纷呈,仿佛庙会一般。特别是第三段,每次听着,脑袋都要爆炸的感觉。相比之下,年轻的二胡演奏家果敢的民乐三重奏,把这段曲子演绎得更加短小精悍、余韵悠长。

05
三五七
赵松庭 / 冯子存 / 詹永明

选自《Treasures Of Chinese Instrumental Music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

第一次看到此曲时,我还以为它是笛子大师赵松庭,以李白的《三五七言》为灵感创作的,我特别喜欢“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的意境。后来一位搞民乐的朋友告诉我,赵先生心中的三五七是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也是三五七言,一样是优美的诗句。但多少让我有那么一点点失望。不知为何,每次听到这首曲子,我的秋月还是会猛然跃上我想象的天空。特别是开场那一段,气势雄浑开阔,让我联想到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读者可千万别被我固执的想象误导。同一首音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象。

其实,这首曲子里充满了中国戏曲的节奏,特别是中段,曲子喜悦得就象是一场中国古老乡间的社戏。涂着彩脸的戏子在台上唱戏,孩子在台下嬉戏.....


此曲原本是赵松庭先生,在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不过这个版本是赵松庭重新改编的三支笛子的合奏版,赵、冯、詹三位笛子大师共同演绎。

在我的心目中,赵松庭与陆春龄是我最敬仰的现代笛子大师,年轻时我曾经与朋友争论,是他改编的笛子名曲《鹧鸪飞》优美,还是陆春龄的更胜一筹。年纪大了,才发现,这场争论没什么意义。两人都是伟大的笛子演奏大师和作曲家,赵松庭的编曲和演奏更有诗意,大气而生动。而陆春龄则灵动飘逸,丰富而难以捉摸的音色,让它的笛子曲象风一样的自由。

06
月儿高
项斯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选自《中国四季

月儿高是一首琵琶传统的大套文曲,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其产生背景与《霓裳羽衣曲》酷似。现存最早的谱本,见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和古筝曲,是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极品之作。


这不是静止的月色,这是舞动的月光。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沉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你仿佛能看到浩瀚的波涛上月光粼粼,幽深的碧空上明月如洗。你又仿佛可以从它的旋律中感觉到一种飘逸的舞动,仿佛在月色中暗香浮动的昙花。古筝名家项斯华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合作,将此曲演绎得细腻而温润,又不失灵动之美。

期待


喜欢自由地畅聊音乐与艺术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微信群:黑胶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讯簿添加ID: blacklakers为好友,之后我们会拉您入群。注意:请不要在群里聊家常做生意喔。

公众号专属的微博

weibo.com/lpmusic33

所有文字均为原创

转载请事先联系,并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
将本期的“歌单”添加到“QQ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