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晚安·外院 | 看一袭红裘,听琵琶渐远

晚安·外院 | 看一袭红裘,听琵琶渐远

2022-04-06 01:06:03


汉时,匈奴在边塞累有战事,汉皇宁边思倾国,有这样一位女子请缨赴塞上,一袭红裘,琵琶渐远。终老塞上,完成和亲使命,促成民族和睦。

这便是人尽皆知的昭君出塞。

一种方向性的引导,“和”文化的象征,中原文明传至草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终成民族共荣。

一个女子如何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边塞安宁的重任,又在那个时空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有关昭君出塞的描绘很多,舞剧《昭君出塞》提供了一种别样解读……

序:烽烟

陈尸哀鸿边怨遍野的陈尸在痛苦地挪动着自己的躯体,颤抖的双手绝望地晃动,似在唤回那将要飘逝的魂灵……

遥居宫中的昭君,仿佛聆听着边塞的哀怨;一阵微风掠过,昭君抬头放目,似乎感悟着自己的使命……

一幕:和亲

“为边境安宁,平息民怨,拟遣待招王嫱(昭君)和亲匈奴单于。”

华贵富丽又空旷冷寂的汉朝后宫,忙碌的穿行,寂寥的生活,无望的召见,昭君、香溪身在其中。

未央宫正殿,汉元帝设宴迎接。,满腔义愤与孤傲狂野……紧张的氛围终被和亲的提议打破。

大殿之上,初次相见,呼韩邪单于爱慕昭君的容颜,昭君倾慕呼韩邪单于的性情,俩人互生情愫,渐生爱意……

二幕:出塞

长安城外,灞桥柳色,和亲车仗,荡荡北上。

长途奔波,困顿劳苦,昭君心中是欣喜、落寞与盼念。着尽汉宫衣,心知更不归,欲问塞外事,年年鸿雁飞……

呼韩邪单于体贴入微,昭君倍感温暖,而复株累单于对“和亲”则不以为然。

迎亲队伍扎营休顿,昭君走向长满水草的湿地,一边是故乡秭归,与青春女伴的戏耍,无忧无虑的时光;一边是汉匈边塞,战火连天,香溪被掳走,卫疆遭阵亡……

三幕:贺婚

在匈奴王巨大的穹庐式毡房,呼韩邪单于迎娶昭君。仪式上,胡笳声营造出异趣的风情,载歌载舞、开怀畅饮、呈献贺礼,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就在此时,王子复珠累单于入帐跪拜父王,将俘获的汉将卫疆作为贺婚邀赏。呼韩邪单于怒斥王子不明事理,下达王令,告诫今后不得再有人犯边抢掠。

昭君一心只愿和亲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丰饶与富足,安定与平和。

四幕:宁边

瘟疫流布,民众病体难支,四处寻医,不知所措。昭君不顾自身安危,将配好的药剂缓缓灌入病人的口中,救治了无数病人。见此情景,复珠累单于对昭君的钦敬之情油然而生。

瘟疫消散之际,年事已高的呼韩邪单于不幸病故。闻此悲讯,昭君悲痛万分、神情恍惚,昔日和呼韩邪单于的种种温馨瞬间涌上心头……

为了汉匈边境安宁,昭君决定“从胡俗”,永远留在匈奴,与复珠累单于共建草原繁荣,共筑边塞安宁。

尾声:共荣

一首动人的出塞曲包含了昭君一生的悲欢离合。她远嫁异乡,播下了汉匈两族和平的种子,使百姓免遭战争之苦,变“流离失所”为“安宁祥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舞剧《昭君出塞》并非只为赞扬昭君与呼韩邪的感情,、叩问和悲悯,更多的是诗意、人性和畅怀,让这个沉重的历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呼吸自由,将一首出塞的怨曲谱写成了一首佳话。

从战场的《烽烟》开始,以胡汉的《共荣》收笔,战争到和平的沿变,,更是女性英雄史诗的壮阔书写。

离宫绝旷,远集西羌,一袭红裘,琵琶拥怀,风沙中的身影愈发清晰,历史的宏章缓缓打开。

听,鼓声渐近;看,烽烟已燃。

一头青丝变白发。两任单于,几十年的安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