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晓(Fiona),专注东方舞教学和研究。
来自新疆,常驻上海,毕业于复旦中文。
希望通过努力,构建东方舞的语言体系,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提升它的艺术质感;以及做个好老师,跳出自己的风格。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讨论。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上面这几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描述的是琵琶声由流畅婉转到幽咽冷涩,以及如何“幽咽冷涩”的状态,背过课本的你一定还有印象。
而这段文字,用来形容纳伊声给人的感觉,再合适不过了。
纳伊,英文拼作Ney、Nay或Nai,是极富中东特色的吹奏乐器,流行于广大中东地区,包括北非、西亚地区,在中亚、以及我国的新疆地区,也都能看到它的声影。
用中国人的乐器区分法,纳伊(Ney)属于萧,而非笛子。
,纳伊是阿拉伯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管乐器之一,已经有4500年~5000年历史,是到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最古老乐器之一。
纳伊一般采用竹或芦苇制作,选取竹龄3年以上、材质坚硬、光滑细密者。现在也有用塑料或金属制作的。管身常用丝线缠绕加固和装饰。纳伊(Ney)的规格、尺寸多样,短的为30厘米,长的达80厘米。音孔3-10个。管径1.5-2.5厘米。
虽然是同一种中东乐器,但也分波斯式(伊朗)、阿拉伯式和土耳其式,这里主要讲一下波斯(伊朗)纳伊和阿拉伯纳伊。
伊朗和阿拉伯诸国都在“中东地区”,也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伊朗和阿拉伯属于两种民族,前者主要为波斯人,后者主要为阿拉伯人。所以在文化习俗上,两个民族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就以乐器奈伊萧来说,典型的波斯纳伊有6个孔(传统的有5个孔),其中一个在管身背面。而阿拉伯纳伊则通常有7个孔,6个在前,1个在后。
纳伊,从左至右依次为:土耳其式、阿拉伯式、波斯式
吹奏方法上,伊朗(波斯式)纳伊和阿拉伯纳伊也有很大区别。
波斯式的纳伊是将乐器上端吹口的边缘放在牙齿间吹奏,难度较大。大家可以在伊朗奈伊大师Mohammed Eghbal的表演视频里一看究竟:
阿拉伯式的吹奏,则是将纳伊(Ney)斜持于胸前,采用循环换气法吹奏。熟练的演奏家运用交叉指法,控制呼吸,改变吹气压力等技巧,音域可达3个八度。
下面的视频,就是阿拉伯式的表演,奈伊(Ney)和鼓(Darbuka)的合作,来自埃及的音乐家Mohamed Gamih和Atif Mersal:
Ney可以独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
婚礼、节庆、聚会时,人们吹起纳伊(Ney),打起中东鼓(Darbuka)和框鼓(Tar或Duff),弹起乌德琴(oud),来一段即兴演奏,载歌又载舞。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
很多传统即兴Baladi最开始的乐器独奏部分(Taqsim),除了最常用的手风琴(Accordion),有时也会用纳伊(Ney)来演奏。回忆一下,你有听过吗?
喜欢的话,转给朋友们吧~
东方舞美学,阿拉伯艺术
价值、深度、原创、公益
微信公众号:李木晓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