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农历二、五与八,是热水镇街日,亦称赶集日。各村或邻镇的人带上自家特产,新奇玩意儿汇聚于镇上菜市场售卖交易。可惜去的当天不是赶集日,下着小雨,菜市场褪去往日一派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荣景象。偶尔街边的阿婆们摆着自家地里刚拔的新鲜的蔬菜瓜果,却少有人问津。寂静的大街上突然传来一阵美妙的琵琶声,于是循声而去…
大隐隐于市,闹市里的琵琶声悠扬。驻足聆听多时,陶醉于信手拈来的指法和婉转凝咽的音律。有幸详谈得知,罗雪英,年41岁,热水镇民间艺术协会一员。只因有次偶经文化站,传来的笛声悠远绵长,勾起她小时候的音乐梦,在协会会长王雪松老师的推荐下拜师业内著名琵琶演奏家——黄祖伯,从此与结缘琵琶。只是几堂课的培训,四个多月的坚持,她和协会的其他音乐爱好者经常应邀到其他镇演出。平日里边卖菜边练习,周边人或嘲笑她一把年纪不正经,面对流言蜚语,她则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 因为年纪关系,学起来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她有时也会感到烦躁,但仍会一直坚持,她说“不奢望成为大人物,有人肯学我就会指点一下,希望传统文化能被传承下去。”
在罗姐的推荐下,也有幸采访到她的队友廖姐。廖清凉,年35岁,亦是热水镇民间艺术协会一员。在菜市场一角经营着一家五金店。从小听着父亲的二胡长大,对乐器颇有兴趣,只是当时的条件有限学不起。音乐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搁置。直到今年七月初,同样在协会会长王雪松老师的推荐下,与罗姐同出师门。闲来在自家的五金店内弹练琵琶,家人朋友都很支持她,相比于罗姐,她显得幸运多了。
两人已形同姐妹,每晚在文化站练习至深夜才归。
目前热水文化站琵琶弹奏是先例,将琵琶传承和发扬,两人的责任显得尤为重大。学琵琶的指法多,难度大,加上黄老师已年迈且不在热水居住,一个多月才能来一趟传授琵琶演奏经验,每每碰到困难,两人只能自己琢磨参透,日复一日的坚持,弹法日益娴熟,也让她们的生活充实丰富了起来。当问起为何学琵琶时,两人不约而同道:“希望将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感谢王老师和黄老师的栽培”
今年10月份,两人的事迹已被河源乡情报刊登发表。小有名气的她们却始终过着平凡的日子,仿佛所有的光环与他们无关。罗姐依旧起早贪黑卖她的菜和肉丸子,廖姐也守着她的五金店,琵琶为伴,怡然自得。
廖姐和罗姐的坚持,像是热水的一股暖流,在冷冬里温暖人心。当你把兴趣坚持,你会发现,生活过得如诗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