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笛箫网"关注笛箫人自己的民乐平台
笛箫网
「笛箫先生有个梦想,让民族音乐流行起来 」
民族文化 | 音乐欣赏 | 民乐交流 | 干货分享 | 学习教学
气息的呼吸方式和控制对音色的影响
一、胸腹式联合呼吸: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由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结合运用的一种气息方式。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整个呼吸系统都积极参与工作,因此吸入体内的气体就多,而且吸气后,胸、腹部都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由于横隔膜也积极参与,吸气相应的顺畅、迅速,同时也增加了呼气的持久性,这种呼吸主要靠膈肌、腹肌和小腹的收缩来完成。
具体做法:鼻子与嘴同时吸气,气流向腰围、小腹及心胸逐渐扩散,犹如人睡觉呼吸一样。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我们吹奏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音色饱满,音阶流畅,乐句的衔接自然,更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二、气息稳定均匀:
稳定均匀的气流是由人体的生理机制产生的。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均匀,其理论依据是:音由物体振动而发音,当该振动在一定期时间内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反复进行时,所发之音就有固定音高,听起来就悦耳。
以下情形较为多见:
1、气量过足,冲力太强,超越边棱音振动频率的极限,势必造成振频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使笛声尖锐刺耳,甚至失音,超声现象。
2、气量不足,冲力太弱,造成边棱音振频过缓,笛音偏低,基音振动不充分,泛音受到限制。
三、气息方向的控制 :
所谓气息方向,即吹奏竹笛时,演奏者射出的气息角度随着不同音区的音高变化而变化。简单的说,音区高,气息方向高,音区低,气息方向低。气息方向变化的控制与下唇的移动密切相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唇内收,气息向前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大,使得音色饱满厚实。上下唇平行,气息向前稍偏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适中,音色缓和平稳。下唇向外推移,气息向前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小,音色比较亮、细润。
口风的合理调整、控制对音色的影响
一、风门与口风:
1.上下唇之间的吹口即风门。风门的大小、方向,是由唇部周围各肌肉进行调节的。掌握正确的风门!上下唇肌自然贴住牙床,利用嘴角肌肉的适当收缩,使上下唇肌的着力点向中间靠拢,从而使双唇中部形成状如米粒大小的圆形风门。风门的松紧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笛子的音色平稳、圆润,高音则随之收紧,音色比较明亮,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风门如不正确,笛声含有杂音,音色无法干净、纯正。
2.口风是指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也就是指呼吸与口型配合形成的气流。口风有粗细、缓急之分,笛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主要是由口风来决定的。当然需要风门的配合。口风急发音高,口风缓发音低,口风粗发音强,口风细发音弱。在实际演奏中口风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口风的粗、细、急、缓又与风门、气流入射角度以及口劲的大小息息相关。
二、气流入射角度及速度
气流对竹笛吹口边棱喷射的角度简称入射角度。气流角度如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美化竹笛音色、调整音高、保障音准的良好作用。气流速度的大小决定了边棱音的高低,而气流量的大小决定了笛管振动的振幅大小,所以气流的大小决定了音量的强弱。入射角度偏大或气速加快会使气流振动频率增大,发音则偏高,用气的流量加大,施加在振动气流上的能量加大,使气流振动的振幅加大,声音加强。气流入射角度的大小、气流的缓急要相互协调,在三个不同的音区应有不同的变化。
三、口劲
口劲是唇肌、颊肌、嘴角侧肌对风门的控制能力。笛子的音色除了与风门、气流角度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口劲的大小变化有关。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线,也可以做到气压不变,这样演奏弱音时音高不会改变,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丝,而气流也能集中成一束,使演奏弱音音质纯净。在实际演奏中,口劲的大小还应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化,吹奏高音时需要口劲较大,吹奏低音时需要口劲较小,吹奏强音时,口劲较小,吹奏弱音时,口劲较大。
总之,要想获得最佳音色,就必须将口风、风门、气流角度、口劲这几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去训练,以达到演奏时要求的目的。
看完转发给朋友,点个赞支持下再走呗~
⊙ 笛箫文化公益传播(整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获取更多笛箫教程:添加小编微信:190085844
笛箫网
干货 | 笛子小技巧
提问 | 笛子和洞箫有什么区别?
周可奇 | 一曲《秋问》,几许离愁
干货 | 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教授分享吹笛经验
干货|笛子演奏家曾明《笛子入门演奏视频教程》
欣赏 | 《垛、历、滑、吐、飞练习》 (附曲谱)
金蛇狂舞 | 中国人的节日狂欢曲(后两分钟全是掌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添加微信获取教程
乐音箫笛习学
添加上方微信
无
民族音乐传播
民族|文化|音乐|学习|交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你想要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