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是一首古曲。《吕氏春秋》中,伯牙抚琴,先表现高山,又表现流水;知音好友钟子期闻之心领神会,赞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唐代以前高山流水为一曲,后又被分为高山、流水两首乐曲。《流水》中,古琴演奏上加了“滚”、“拂”手法,藉以增强水势湍急,波涛汹涌的艺术效果。
笔者将《高山流水》改编为南箫曲,发挥南箫独特的风格韵味,颤、叠、打、增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南箫三种特殊的颤音技巧表现,以情写景、虚实相生,使乐曲更富诗意和神韵。
演奏时,加强三种特殊颤音的训练。符号一:tr同(三二一)要做到右手三个手指同时上下盖孔,手指离箫的音孔越近,颤动越密效果更好。符号二:tr双为双指颤音,就是在左手的无名指和食指之间来回交替按孔,手指按孔时尽量放低。符号三:为臂颤音,用左手臂带动大拇子的颤音。这三种技巧用以体现高山流水的空旷和传流不息之意境。
该曲在2001年迎接新世纪的晚会上演奏,由一黑一白的太极高手柔情相伴,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强岑(别名:阿四)著名箫笛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生于1951年3月,福建泉州人。自幼深受父亲陈冰机的言传身教,1978年考入福建省歌舞剧院, 1981年进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师承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和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在传统南箫演奏上,深得吴孔团、施信义老师和泉州南音界老前辈的真传。
陈强岑与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合影
1981年陈强岑在中国音乐学院向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先生学习
他在数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艺术生涯中,吸纳了南北各流派之长,充分运用南箫的传统技巧及韵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同时又是民族乐器的改良发明家。他改良的 (加键尺八南箫) 荣获1986,改良的(加键高、中、低系列南箫)荣获1998,同时荣获1998年福建省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由他研制的(绿檀系列南箫)工艺精湛,是一件集专业演奏、观赏、赠予、珍藏于一体的艺术臻品。
他曾多次代表国家艺术团、中国音乐家代表团等出访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灌制了多种形式的个人独奏专集,出版了个人专著《中国南箫》。
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高级考官,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南箫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武术六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