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发声原理
要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首先要了解竹笛的发声原理,从中找到影响竹笛音准的几个因素。
笛子的笛身一般为竹制,用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为上品。白竹做的笛子发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发音柔和、圆润。但并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选料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竹笛的音准。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它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
笛子的发声是靠吹奏者呼出的气流与吹孔的边棱相碰撞而发出声音的。具体的说就是演奏者通过风门将气流呼出,呼出的气流撞击吹孔前沿壁被边棱分成向内、向外二股气流。气流50%进入笛内,另外50%在笛外,这样笛子就会发出"基音"。演奏者呼出气流的粗细、快慢,以及气流与笛子吹孔的角度,直接影响笛腔内空气柱长短粗细的变化,也就是说直接影响竹笛发音的音度变化。由此可见,调整气流的速度以及气流的角度,是纠正竹笛音准误差的主要手段。根据这一物理现象,我们从气息的流向、流速、宽度等方面,做出准确要求,就能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掌握了竹笛的发声原理,就找到了竹笛音准变化的根本原因。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