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非遗特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六:南音

【非遗特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六:南音

2022-02-07 20:42:22

南音


  南音也称“南曲”、“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传承了唐朝以来的诸多音乐文化特征,主要流传于海内外闽南语地区,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音相传形成于晋唐,五代时期即公元10世纪中叶由中原移民传入泉州一带闽南地区。

  南音是比较丰富、完整保存我国古代音乐的一个乐种。已有的研究证明,南音与唐宋大曲、宋词、元散曲有密切关系,它保留着许多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并与闽南民间音乐融汇一体,明代中叶以后又融入了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弋阳腔等唱腔元素,到清代已经定型。南音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


  南音是一部活的中国音乐史,从乐器、律制等多方面,都可以追溯到晋唐时代。比如,演奏南曲的主要乐器洞箫,又称“尺八”,其长一尺八寸,十目九节,延用的是唐箫规制,声韵浑厚深沉。演奏南曲的另一主要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采用横抱姿势,与竖抱的北琶迥然而异,却和泉州开元寺内的飞天乐伎,以及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十分相似。南音的二弦,则与魏晋“奚琴”相似,拍板与唐发前的"节"相同。南音工尺谱独特的记谱方式,反映了2400多年前曾侯乙编钟铭文所记载的乐学理论。而南曲演唱用的闽南话,其中就有许多中原古语的词汇和音韵。


  南音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体系,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指法、比较完整的套曲。“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曲”,即散曲,又称草曲,只唱不说,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乐器伴奏。

  南音不仅仅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南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闽南人聚居之地几乎都有民间南音社团。除了在闽南地区的泉州、漳州、厦门和港澳台地区以外,泉州南音还流播到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国家,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资料来源:国图空间


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订阅号→右上角“+”→搜索“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


主页面→右上角“+”→添加朋友→点击下方公众号→搜索“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


文章页面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分享页面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中国民俗学指阅微站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