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竹里清风竹外尘

竹里清风竹外尘

2020-11-25 23:50:42

竹里清风竹外尘

 

唐文栋

 

应友之约,点题而作,再难码字前行。

 

在传统国学的普遍认知中,自古竹便是君子的化身,君子就是竹。

 

尝闻古之“竹林七贤”者,盖得名全因“集于竹林之下”而游有关。

 

此七贤者,实为魏末晋初的七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是也。

 

据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东),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自打竹林七贤的群像定格,其意象图景被虚化,或醉卧、或吟啸、或急书、或操琴、或枕眠、或怪诞……遂构成画家们百绘不厌的永恒题材。

 

 

魏晋风韵,江左风流。

 

无论是以王義之为代表的曲水流觞之兰亭盛宴(兰亭集序文与书法),还是已成绝响嵇康的《广陵散》。无不深刻影响千百年来国人精神品格的构建,更引得后世诸君代代顶礼膜拜,且深入文人们的骨髓,烙印成国人的文化遗传密码。

 

 

前贤定论:“嵇旨清峻,阮旨遥深”。

 

然我到蛮喜欢康哥(中散大夫)爱自然,遨游于竹海山野之间,采药(此药应为天地之精华)服食,乐道养生的平实随缘与真情的自然流露。

 

爱他的,诗性大发,安逸了就冒上一句“穆穆惠风,扇彼轻尘。”赠友朋。

 

爱他的,你娃不江湖,是朋友又咋的,太不君子了。

我灯下走笔,直抒胸臆,就回你娃一封不吐不为快的《山巨源绝交书》又抓子,上赐段位九段。

 

哈哈,像我,像我,我更像他。

 

不像那个阮籍仁兄,一天到晚将各种不满转化为瞎纵酒,秀怪诞,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活法,只得上赐段位五段。

 

想来,后代受这些名士的影响,与竹相关的洞箫古笛应是杜牧、柳永等文人哥子佩于腰间的标标配之物。

 

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境迭出,诗意泛滥,令人浮想联翩。

 

皓月当空,玉人倚立于二十四桥上,光光剪影就够我们流好一阵鼻血的,至若洞箫声起,如临仙界也。

 

竹里清风,柳宗元随笔写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竹里清风,君子高洁幽篁独坐,竹外俺也可模仿:“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君子而言只有“竹里清风,”至于什么是“竹外尘,”一杯素茗即可涤尘思,浮云神马与我等无关。

 

一根幽篁,可鉴君子之品(颜子之若无若虚),可赏析君子之风(时穷节乃见)。

 

话竹写作至此,借袁枚先生题扬州个园一联收官: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实在是佩服袁才子腹有诗书气的才华,才子妙笔,才子妙笔。

 

附: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五代 ·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