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家长笔记——雨凡香港竹笛音乐交流随行记

家长笔记——雨凡香港竹笛音乐交流随行记

2021-10-05 02:44:14


雨凡参加由采一和清韵共同组办的2016香港竺缘交流之旅”,我以随行家长身份参加,其一是乘此机会熏陶笛箫文化,重新唤起童年学笛回忆;其二是随行引导,有利于实现雨凡建立自信和立下志向的目的。


813日上午前往上环文娱中心演讲厅,聆听大师班讲座,首先由张向华老师介绍本次活动背景,张向华,香港著名笛箫演奏家和教育家,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对杭州西湖和黄龙洞有深厚的感情,其得意弟子陈敬臻先生于2003年创办“香港津乐竹笛乐团”,津乐为一家非营利社团,是首支竹笛专业演奏团体,在业内独树一帜,享有盛名。本次交流港方对象即为津乐。清韵的创始人钟香海先生是杜如松先生的得意弟子,由此道出此次“竺缘”实为赵先生的源缘,赵先生第二代弟子的杰出代表钟老师与陈老师的续缘。


简短讲座之后即是排练教学,演奏曲目是《瑶族舞曲》,整个排练持续约一个小时,内容涉及走台台风、乐队配合的肢体语言、指挥语言、常见的坏习惯、甚至看谱、节奏、换笛子等都有涉及,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学员来说正是大开眼界,尤其陈老师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受孩子们喜欢,时常哄堂大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不要急,但要快!”。


  下午2点津乐排练,3点一起合作排练,首先6个独奏节目,陈老师逐个详细合练,磨合独奏与乐队的配合,最后排练两个团队60多人合作《瑶族舞曲》,舞台拥挤得部分团员只能站着演奏。排练非常投入,场面感人,陈老师也非常兴奋,我大约可以看出是么叫“热爱”是么叫“成就”,我们时常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生活的意义,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很多人会说:“希望我的存在能够帮助更多人快乐、实现他们的价值”。



我想晚上的演出就不必介绍了,这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音乐会结束,双方互赠礼品和合影留念。津乐赠送采一教育集团“严育为采,习传碧荷”牌匾,赠送清韵“清风翠竹,韵律妙传”牌匾。清韵赠送津乐一只绝无仅有倍G调低音竹笛,而且此笛的笛胚还是由赵松庭先生生前留下来的,弥足珍贵。我后来问及钟老师为何送这么珍贵的礼物,他说津乐缺少一只倍G,这只笛子只有在他那里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这真是三件礼品都有一个共同“传”字,是传承,是教育。



雨凡很好的完成任务,没有怯场,这几天和伙伴们也玩得很好,她也决定好好练习,希望明年能够再来独奏,我想此行大约可以按“超预期”来总结了,当然,我自己也开阔了眼界,为了表示对这些为青少年教育真诚付出的人们的敬意,谨记此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