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成年人学琵琶常几个认识误区,你中了吗?

成年人学琵琶常几个认识误区,你中了吗?

2022-05-21 04:30: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开始国乐之旅


越来越多的朋友们想在工作与学习之余学习乐器修身养性,近几年来选择学习琵琶作为业余爱好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琵琶究竟要怎么学、大家对于学习又有哪些误区呢?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1、我的年纪大了,又没有音乐基础,应该学不会吧?



对于自身年龄以及零基础的问题是我经常听学生们谈论的。其实任何人都是从无到有,琵琶对于任何一名真心想要学习的人来说都不难,更何况成年人无论是从心智上还是从力度上都要优于儿童。你们可以快速理解老师传递的信息,可以更快的适应按弦的力度,也能更好的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所以说不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里来说,成年人学习会比小孩快很多。


至于零基础的问题就更不在话下了。每个老师都会在上课时为学员讲解基础乐理知识,由于这些知识牵涉到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所以成年人的理解力肯定是会更快。


儿童学习琵琶是为了能够成为演奏家、考取学校、提高分数等切实的需求。成年人的需求则大为不同,绝大部分人是为了修身养性自我提升,这也使得老师在授课使内容也会不尽相同。成年人的课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流行与艺术歌曲,让学员能在枯燥的练习之外获得更多的乐趣。



2那我多久能学会呢?



关于“学会”的误区就不仅仅在成年人心中有了,许多小朋友的家长也常常问我这个问题。什么才叫“会”呢?如果你说的是能弹响,那么一节试课就足矣,如果你说的是《小蜜蜂》《铃儿响叮当》一类那么几节课就行,如果是《十面埋伏》的话,那就需要几年了(前提是好好练琴)。


前文中所说的流行曲亦是如此,流行曲虽简单,但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如果太过在意学习速度而放弃基础练习就是舍本逐末了,毕竟我们学琵琶是在学一门艺术,基本的技术是在为美感打下基础,弹出来的音乐美,才能起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3、不练琴



一般来说,第一节课的进度都是成年人要优于小朋友,但是我们往往发现在几节课后,成年学员的学习进度便慢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回家练琴的时间。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是要花时间练习,不练习就等于是在原地踏步,久而久之则会丧失新鲜感与学习的冲劲。


平心而论,我们一天有24小时,却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手机上。多少次我们在网上购买了一大堆书籍到货后却意兴阑珊?多少次我们在健身房里刷完了卡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多少次我们嘟囔着要去远方旅行却总是因为怕麻烦而一再搁置?对于成年学员来说,平均每天抽出20~30分钟练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想一想老师在课堂上的那次展示是多么的好听,想一想当你学会了弹给父母或是恋人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技术是需要练习才能进步,爱好要得到进步才会成为你身上的闪光点。



4、频繁的缺课



有些人认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在家有好好练琴,就无须上课,孰不知按时上课才是进步最大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初学琵琶时,需要大量的纠正才能为手型打下基础,而按时上课能使这一进程大大缩短。自己在家里练习,往往练错了也无从得知,最后巩固了错误的手型,下次上课又要重新来过,反而花费更多的时间纠正。


即使学到了后面更高级别的曲子也是一样,任何一首曲子都不是学完就可以过去,还需加入情感,多上课,多听老师的弹奏可以使学员更快的完全掌握曲子。学完了谱子就过到下一篇是典型的填鸭式教育,长此以往随着曲子难度的提升学员会越学越吃力,亦会消磨信心与兴趣。



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在年龄上更是。音乐是如此的公平,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会有回报。英国作家毛姆最出名的一本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便是描写了一个步入中年、毫无艺术经历的证券经纪人摒弃了旁人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毅然的奔赴大溪地岛寻求艺术最终成为绘画大师的故事。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这样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小说中,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保罗·高更便是此部小说的原型。高更在投身艺术届之前曾在海军服役,23岁当上股票经纪人的同时成立了家庭,但他始终心系艺术,在35岁时投身艺术届,他的画作在当时看来与大众审美格格不如,但却在死后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梵高、尚塞并称后印象派三杰。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所以说,年龄与基础并不能成为阻碍你成长的绊脚石。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




琵琶是贯穿史册2000多年的民乐之王

你说你喜欢琵琶

但你仅仅只是听过它

就像爱美的女人从未穿过旗袍一样

你至少应该试一次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