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免费关注、免费观看
点击图片▲精彩内容、马上呈现
初探笛子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笛子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根据本人近几年来的笛子教学的初步经验,在此只想抛砖引玉的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民族吹管乐器“竹笛”的整个教学过程所包括的内容是很广的,但本人认为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即1、初级阶段;2、中级阶段;3、高级阶段。笛子的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及重点,具体在下面一一陈述。所以按照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笛子吹奏技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初级阶段
一年四季在于春,能否教好笛子演奏法,首先取决于初级阶段的奠基工作,因此该阶段要注重打基础,要把最基本的内容讲清楚。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笛子”的沿革及类别外,重中之重的是要掌握教学笛子的基本吹奏方法、吹奏姿势、呼吸方法、口形运用、手指运用等等。这些在实际吹奏中,要相互联系、互相配合是不能分隔的,必须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地教学。笛子的沿革及类别指的是,它的历史及种类、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笛子时首先必须掌握笛子的沿革及类别,因为这就有助于各种笛子演奏方法及掌握乐曲的基本风格。除此之外,还有粗细长短不同,制造材料不同或开孔型制不同,音色音量不同等区别。在各种演奏形式中,也往往充任主要的旋律乐器。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吹笛的姿势有两种:一种是立式;另一种是坐式。1、立式:就是站起来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均采用这种姿势;要求: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2、坐式:就是坐着吹奏姿势,一般在合奏或伴奏时均采用坐式。要求:坐位高低要适当,如不适当会妨碍正常呼吸,这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笛子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这样反而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笛子的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这种呼吸吸气量虽大,但由于横膈膜处于被动,往往感到气不够用,发音也不能达到结实有力。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下部的腹肌、腰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进行,这些部分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伸缩幅度也较大。但由于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处于被动,也限制了吸气量。运用这种呼吸方法吹奏,吸气较为轻易迅速。但只在吹奏较短的乐句和进行急速换气后或呼气很强的情况下较为适用。混合式吸气指的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联合运用的称作胸腹式呼吸。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胸腹式呼吸吸入肺叶的气体也较上述两种呼吸形式要多,吸气以后胸腔中下部、腹部和腰部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通过以上的了解,本人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方法,也就是混合式吸气。总之,吹奏中呼吸是很重要的,根据乐句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具体要求进行吸气。
吹奏的口形就是吹笛时口的形态。口形的控制训练和呼吸训练一样,都属于吹奏笛子的基本训练。口形正确才能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因此,吹奏时口形肌肉的力量主要是集中在嘴角上,,双唇只需适当的收缩并有所支持,如果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唇上,呼出的气流不可能充实饱满。为此要求口劲适中,两边嘴角力量均衡。风门要位于上唇和下唇中间。与笛子的吹孔相适应,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一致,如果不一致吹不出笛音。唇肌和面部肌肉协调配合很重要,若达不到这点要求,永远出不来笛音。掌握运用口形方法,还要配合呼吸,要使笛子的音长或短、高或低、强或弱等等。音色完全适应音乐作品的需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吹奏者运用正确方法,经常训练,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要掌握呼吸与口形的密切配合,发展呼吸与口形协调一致的功能。从演奏的角度讲,笛子的各种音色是由呼吸和口形的配合决定的。因此要使笛子的音色丰富多变,就要不断地去调整呼吸状态和口形状态。手指的运用:手指的运用是指左、右手指在笛子上的用法,通过熟练学习了以上内容,必须有手指的开闭音孔,才可发出不同高低的音。若无手指配合前面谈到呼吸运用及口形运用会变得毫无意义,从此了解手指对于吹奏来说是更重要的了。训练手指使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紧密配合,使手指动作准确、灵活、迅速是吹奏笛子的重要环节,因为手指的动作准确、灵活、迅速是在手臂关节及有关的肌肉组织较为放松的情况下获得的。为此吹奏中要保持手指的自然弯曲,手部和双臂的松驰。特别是开放音孔时,手指抬得过高,动作不迅速,直接影响演奏速度,手指过低直接影响音准和音量,发音不清,为此手指开放时必须注意高低。手指按闭时,要有一定的弱性,不要按的太死,为此扩大手指动作的自由,经常加以训练十分重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后,介绍每孔的音位名称,从笛尾开始算,一孔二孔三孔等六个孔, 同时介绍筒音作5时全按低音5开一低音6,依此类推,每孔的音位名称,从中了解笛子的指法。通过学习指法,手指的运用必须紧密配合前面所谈到的口形运用、气息运用和嘴心运用,才能正确地掌握笛子的初步演奏方法,为进入第二阶段的笛子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中级阶段
通过学习初级阶段,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笛子的吹奏技能,理解能力方面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解决吹奏笛子的各种技巧,手指技巧,嘴里的技巧(单吐、双吐、三吐等)掌握了以上内容,讲解音乐原理,乐曲结构及表现能力,各种音乐风格特点,为此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侧重理论方面的注入。笛子的技巧很多,这里只对其中一些常用技巧加以说明:常用的技巧有手指技巧和嘴里的技巧两种,手指的技巧指的是一只手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出强烈碎音效果。要达到这样的程度,首先教学时必须注重这一环节,如不注重这一环节,单独不训练这一技巧,容易出现笛身不稳定、笛身晃动,直接影响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了手指的动作准确灵活、迅速应注意保持笛身的稳定,这是训练手指的最基本要求。嘴里的技巧指的是舌的技巧,舌的技巧在笛子演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音乐处理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乐句开始的音头,小节里的强拍,音线的第一个音,句尾的装饰音等等。用舌头的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也是笛曲编创的主要方法和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吹笛子必须非常重视舌的技巧,这一技巧作为基础技术训练。这种技巧实际吹奏笛子时称作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练习时将舌尖急促地点上牙与硬腭之间,使气流断然冲出而发音,一般用于吹奏顿音短促、清晰、饱满,并富有颗粒性与弹性,需要这样的要求来练习单吐时虽有理论性的练习方法,但讲授这种理论性方法有些学生可接受,有些学生含糊不清,为此,根据我在几年的笛子教学经验,讲授最基本的笛子技巧时,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吐,在笛子上怎样运用,为了掌握这一内容我在教学时,用文字来举例说明单吐法,这样学生才能容易接收。双吐是单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双吐音的第一个音是单吐音,第二个音利用了舌的回缩动作,用舌根抵软腭发音,双吐比单吐速度快一倍,一般用于快板乐段,尤其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快速吐奏的乐句,练习时单吐音发出后,紧接着舌根抵软腭发出“库”,形成了双吐音,而不是两个单吐加起形成了双吐,但单吐和双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在演奏实践中,由于音乐节奏的丰富多变,往往需要结合使用。三吐指的是一个单吐音和一个双吐音组成的。掌握了单吐音与双吐音的技巧后三吐就自然掌握,虽然如此,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单吐音及双吐音,三吐音在吹奏中的运用,以上三种吐音吐奏方法完全一样,但三吐音经常以节奏型出现,在第一种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中就是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形成了三吐,教学三吐过程中还应注意的是,在连续吹奏三吐音时必须掌握“偷气”的呼吸。
三、高级阶段
通过学习初级阶段及中级阶段,使学生掌握了吹奏笛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为此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探索能力,对学生已经学过的进行巩固,对这门课的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主要为吹奏乐曲的风格特点,按照风格特点该用哪些技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处理。这样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会有所提高的。以上三种教学内容均是本人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供同行参考,并给予指正。(文/加拉 西藏大学艺术系藏族音舞教研室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