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影响琵琶的演奏音质因素具体有哪些

影响琵琶的演奏音质因素具体有哪些

2021-09-05 20:15:12

影响演奏音质好坏的重要环节,是合理正确的右手拨弦,这些不同的指法在拨动琴弦时与发音音质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有3个:拨弦触点、指甲触弦面、弹弦的夹角。

  1、拨弦的触点,简称点

  琵琶弦长72.5CM,一弦的基本触弦点在复手上方6CM。演奏铿锵有力的重强音或特殊效果时,拨弦触点向下移;演奏平稳、缓慢柔和旋律,根据乐曲音乐效果的需要,拨弦触点向上移动。

  由于二、三、四弦张力较大,弦粗,其基本触弦点应在一弦的位置上作小于20度斜向上移,这种小幅度上移能使四弦的发音音质协调统一。

  2、指甲触弦面,简称面:

  拨动琴弦时,指甲触面的大小和音质也有直接关系。触弦包含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甲端触弦点的大小(一般指指甲形态的尖锐程度)指甲太尖,弹弦音质尖亮单薄,声音颗粒较小,指甲太钝,音质笨拙,颗性差,但有厚度。较为合理的指甲形状象西瓜子,中、名、小三个指甲的尖端有2MM圆瓜子秃型,食指秃型较大,大指用侧锋击弦部分的形状和食指尽可能取得一致。

  二是弹弦时指甲入弦的深度。一般入弦深度的范围在三、四MM至七、八MM之间,较小的声音用较小的入弦深度取得清晰圆润的音质。音量增大,入弦深度增加,才能发出结实饱满的声音;演奏音量小而富有力度的效果,使用较小的入弦深度而加大弹指的力度;需要明亮轻柔的效果,使用指甲侧锋来改变其触面,可以求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在演奏中对于指甲触面和入弦深度的灵活运用,能使音质得到丰富多彩的变化。

  3、弹弦的夹角,简称角:

  在拨弦的瞬间,弹指指甲与面板的相对角度称为弹弦夹角。弹弦夹角的变化对音质的倾向性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以弹一弦为例叙述。它们的变化规律是:

  指甲与面板垂直成90度夹角弹弦时,琵琶共振的效果最差,音质尖亮很不悦耳,除特殊效果外,一般不予使用;

  当指甲与面板平行,夹角为0度压弹时,音质透亮柔和但音量较小,不易发挥力度;

  当夹角逐渐由0度增大,音质变化规律是透亮柔和的倾向逐渐减小,刚性和淳度逐渐增大,当夹角达到45度左右时,音质的特点是刚、亮、柔、厚四种兼顾;夹角继续增大,音质的刚性倾向性增大,柔厚倾向逐渐减小。

----------------------------

点下原文链接可试听更多琵琶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