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俗称“指”“谱”“曲”)组成,既有用于歌唱的声乐曲,又有用于演奏的器乐曲,是一个内容丰富完整的音乐体系。大谱,即纯器乐曲,有标题、曲谱和琵琶弹奏法,没有曲词,以琵琶、洞箫及二弦、三弦为主奏乐器。大谱原有十二套,后来发展至十五套。其中以《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百鸟归巢》(简称“四梅走归”)和《阳关三叠》等最为著名,又有三套音乐《金钱经》,深具研究价值。散曲,有谱、有词,一般由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四件主要乐器伴奏,由歌唱者执拍板坐唱,也可以手抱琵琶自弹自唱。散曲的数量最多,其中有一唱三叹的“大撩曲”和“顺口而歌”的“草曲”。曲词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唐传奇、话本和宋元及明代戏剧的人物故事,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愿望。指套,亦称“套曲”,或被简称为“指”。每首“指”都有曲词、工乂谱和琵琶弹奏法和撩拍符号。通常只用于演奏,少用于歌唱。原有三十六套,后来发展至五十套。套曲以音乐的“管门”和“滚门”归类编成套。由洞箫主奏的,称为“箫指”;由嗳仔(小唢呐)作为主奏乐器的,称为“嗳指”。
还有过支联套曲等,它是上述“指”“谱”“曲”严格按照“管门”“滚门”重新组合的传统演奏演唱的内容与形式。
(辑自张惠评 许晓松著《泉州戏曲史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