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梅骨花香报春来——福建南音、南箫专场音乐会即将上演

梅骨花香报春来——福建南音、南箫专场音乐会即将上演

2022-01-07 21:18:17

《苦藏的恋情》电影插曲

指挥:曹鹏;南箫:陈强岑;南琶:余小楠

1986年与上海电影乐团录制


时间:2016年6月25日

地点:福建大剧院音乐厅

演出团体:厦门市南乐团、福建南箫乐团

1、南音表演唱:《传承》

2、箫独奏:《月下箫声》

3、箫筝六重奏:《渔歌》

4、《箫韵》

5、箫独奏:《沉思》

6、箫独奏:《大漠孤烟直》

7、箫三重奏:《鸿雁》(编配聂志勇)《四小天鹅舞曲》

8、宋词新韵:《雨霖铃》

9、低音箫与古筝:《故乡》

10、无伴奏合唱:《直入花园》

11、箫与中阮:《潇漱》

12、组箫合奏:《梅花操》(编配聂志勇)


福建南箫乐团      

福建南箫乐团成立于2010年,是在传统南音洞箫基础上发展的南箫乐团,由著名箫笛演奏家陈强岑先生在几十年精心研制的高、中、低、倍低音箫基础上组建的。为从事南箫乐器的表演、创作以及理论研究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立足于南派风格的表演和创作。并利用这个平台,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南箫的发展,以及更广泛与国内外音乐家进行交流,提升南箫创作和表演水平。  

南箫乐团成立以来,在乐器的创新发展中,,培养了一大批爱好南箫的演奏家,从南箫的独奏发展到重奏、协奏、合奏,以及同西洋乐队的组合、协奏等,受到广泛赞誉。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象征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以竹为箫,其实是中国人将抽象的音乐与东方美学的精髓合二为一。

陈强岑


陈特超


南箫乐团从东方美学的角度,对创作、表演的风格特色进行合理的审视,同时提炼和规范乐器演奏和技能训练的经验,使南箫乐器的发展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中国箫的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厦门市南乐团

厦门市南乐团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是厦门金凤南乐团。南乐团首任团长纪经畝先生,造诣高深,被国内外南音界推誉为“一代宗师”、“南乐泰斗”。南乐团得益于纪老先生及白厚、任清水、白丽华、林玉燕等名师的指导,既恪遵前法,又勇于创新。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器乐演奏方面,特别注重乐师之间的默契配合,尤其箫弦的洞天福地奏技法,在南音界倍受推崇;在唱腔方面,讲究“字重韵轻”、“字正腔圆”,数十年来一直为国内外南音界所称誉。1957年 “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厦门市南乐团即被选进京为党和人进行演出,。

蔡凯琳


改革开放以来,,倍受赞誉;曾多次受邀赴法国、捷克、新西兰、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历年来,南乐团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