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这里没有明星孙楠,有的只是一个国学初学者”

“这里没有明星孙楠,有的只是一个国学初学者”

2020-10-14 02:11:42




         著名歌手孙楠不久前在杭州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发布会,邀请到导演张纪中、《新周刊》出版人孙冕、书法家叶根友等各路名流到场助阵。以孙楠在歌坛的身份和资历,举办一场这样规模的发布会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次活动和音乐无关,却有关国学。孙楠不仅推出了国学文化品牌“楠氏物语”,还发布了他联手汝窑、紫砂、熏香、炒茶、竹编等多位非遗大师打造的香道、茶道、瓷器、服装等一批文创产品,并宣布接下来将布局一系列“国学大IP”的计划。

        当天的发布会还独具匠心地布置成一场沉浸式的国学文化雅集,由国乐大师现场演绎古琴曲《流水》、琵琶曲《将进酒》。孙楠也亲身上阵,与爱子及一群小朋友演唱了《孝经》和《忆儿时》,体现了他对于国学文化的热爱。近日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孙楠表示,此次跨界创立国学品牌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近年来他除了忙于自己的音乐事业,出于个人兴趣和喜好,生活中一直在研习国学,甚至为了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而举家从北京移居至江苏徐州。身为公众人物,他觉得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传播给大众,亦是职责所在。

 为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  

从北京搬家徐州

北青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国学产生兴趣的?当时是出于什么契机?

孙楠:接触国学文化开始于子女教育。最早我的孩子是在国际学校上学,西方教育提倡“自由”,但同时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缺失了一种“规矩”意识。机缘巧合,2015年我的大女儿参加了徐州一所传统文化学校华夏学宫为期40天的夏令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我发现女儿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在她的成人礼上,她给我奉茶,令我触动很深。因此在不久之后的家庭会议上,我们快速做出了举家搬迁徐州的决定,我要让孩子们有一个纯粹的环境接触传统文化教育。

        搬到徐州以后,孩子们到这所学校去上课。我自己在国学班研习,这是一个成人班;有空时还在学校里做义工,每周给孩子们上两节音乐课,我太太在学校里教女红课。“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这段时间,我们用传统文化来指导生活,用生活弘扬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幸福感。出于这样一种感恩的心情,我非常乐于做一个传播者,把国学文化传播给更广泛的大众。

北青报: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和您交流多吗?您觉得自己是否也可以算是在跟着他们一起学习?这中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孙楠:当然算是一起学习的,而且孩子们比我学得好:像我的小女儿爱宝4岁时就已经会背《孝经》了;儿子已经能唱标准的《工尺谱》,这是中国特有的记谱方法。平常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不常在家,所以特别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每次吃完晚饭,孩子们各自展示在学宫的功课,跟汇报演出一样,让我既觉得幸福又惭愧。因为他们进步太快了,我必须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跟上他们的脚步。要不然下次女儿跟我讲《大学》、讲《中庸》,我都要听不懂了。

北青报:担不担心孩子会和现有的教育体制衔接不上?

孙楠:我认为教育的意义是要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作为家长一定要想明白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比如有的家长崇尚国外的生活方式,那就可以选择国际学校的教育。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国学是一种归到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传承。我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希望他们长大了也能继续把祖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这本大书就够他们学一辈子的。至少到目前看来,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我们这个国学小家庭很幸福。这所学校是非学历教育机构,教育的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考大学,而是要给孩子们一个内在的陶冶。以前考大学是为了今后谋生的机会,但现在很多大学生也一样会面临失业问题,所以我希望孩子学习的目的是让自己更有内涵、更丰盈,而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性。

    “楠氏物语”想告诉公众     

有趣的国学就存在生活中

北青报:一般人都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之类,您个人是如何定义国学的?

孙楠:国学的范畴确实太大了。往小里说,我认为国学并不是那么严肃的、一板一眼的,其实充满了趣味,极富风情。比如古人吟诗,讲究平仄文韵都要美;古人作画,追求留白写意的意蕴;古人调情,是呢哝软语在花前月下;古人送别,是在桥头柳树下执手相望;古人聚会,要有兰亭曲水,诗文美酒相对……种种生活情趣不胜枚举。你觉得它严肃吗、高深吗?所以我一直觉得国学应该是可以触碰的,是能够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这也正是我做“楠氏物语”这个品牌要向大家传达的理念:有趣的国学就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亲身触碰并感受到。

        举一个小例子,曾经有一次苏小妹和她的长兄苏东坡正在西湖上荡舟赏景,收到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文诗。苏小妹看后,有感于丈夫的一片痴情,也回复了一首回环诗。苏东坡见状,也提笔写了一首:“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读出来的话应该是这样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我们“楠氏物语”的设计师很有巧心思,用这首回文诗设计出一款回文杯,让你在平常喝水的时候,转动水杯就能品味出回文诗的趣味。这不就是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嘛。

 “楠氏物语”之外  

还将开发“国学大IP

北青报:对于微博“孙楠和他的国学日常”,您的参与度是怎样的?每天发布的内容您都会亲自策划审订吗?

孙楠:“孙楠和他的国学日常”是从今年6月开始跟大家见面的,它跟以往的明星微博不一样,在这里没有明星孙楠,有的只是一个国学初学者孙楠。我希望在这里跟同样热爱国学的新老朋友互动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国学感悟。里面的内容全是我和我的团队共同策划商定的,比如“楠哥堂”会分享一些基于国学相关的歌曲;“国学风雅颂”和“国学冷知识”会每天推送一些近在身边的国学常识——比如为什么是“半斤八两”、“随和”是怎么来的等等,都非常有意思。

        我的国学团队已经很成熟了,不用我太费心,只要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和内容上重点参与一下。比如微博开篇时正赶上父亲节,我就发布了写给小女儿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我和太太反复推敲的,希望把我们对生活的一些领悟传递给孩子。文章推出后有很多的转发和关注,也让大家见识了孙楠作为父亲的一面。还有很多新朋友在微博下面留言,对我们的育儿观和生活观表示赞赏。通过这些互动,我能感受到大家都是很走心的,彼此交流对生活、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简单地对明星新闻的互动。

北青报:接下来是否有进一步将您的音乐事业和国学相融合的计划?是有所侧重还是两者兼顾?将以怎样一个比例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呢?

孙楠:把音乐和国学相融合的计划已经在进行中了。去年我就做过一张公益性质的音乐专辑叫《学堂乐歌》,专辑里10首歌曲都是当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创作的和学生有关的作品,我的好朋友韩红、毛阿敏、谭晶都来帮我录音。我已经把专辑的版权捐赠给了华夏学宫。做这张专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大师的经典来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最本质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这种文化并影响他们的一生。

       接下来在国学方面可能会投入得更多一些:“楠氏物语”的推出是第一步,之后我们还有一个“国学大IP”的计划——比如,我和小女儿爱宝的“呆爸萌妹”卡通形象,已经开始布局动画、漫画、图书、音乐剧、教育、电影、衍生品等IP版权开发,动画片预计在明年儿童节前后上线,大电影和音乐剧也都已经进入剧本创作阶段了。不过这些事也不会影响其他的工作,我的“乐在其中”巡演和之前成立的、为贫困肢残青少年提供免费手术治疗的“重塑未来”专项基金都还会如期开展下去。





转自  北京青年报 

文字  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巍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