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缅怀•传承•创新——纪念刘天华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二胡音乐会在浙音圆满举办

缅怀•传承•创新——纪念刘天华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二胡音乐会在浙音圆满举办

2022-03-04 05:09:53

2015年12月19日,由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办的“纪念刘天华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二胡音乐会”在浙音标准音乐厅圆满举办。纵观2015年,国内各大乐团、音乐院校先后举办的“纪念刘天华先生诞辰音乐会”不计其数,不过以刘天华先生创编曲目来贯穿全场实属罕见。岁末之际,此场音乐会的召开不仅是刚成立不久的浙音国乐系二胡师生的首次大规模同台亮相,同时以一场刘天华作品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彰显出全系上下对传统的重视。

浙音院长助理杨九华致辞


音乐会伊始,浙江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杨九华上台致辞,不仅高度赞扬了刘天华先生为民族器乐的繁荣以及二胡学科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同时表示本场音乐会作为浙音建院以来国乐系二胡专业师生风采的首次展示,将以专业的修为、学养以及精彩的音乐诠释向刘天华先生致以崇高敬意。浙音党委书记、省文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褚子育等领导莅临现场观摩。


音乐会涵盖了刘天华先生创编的十首经典二胡曲以及三首传谱乐曲,不仅风格多样,吸纳了民间小曲、丝竹音乐、广东音乐等素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二胡乐器本身的特性,并通过独奏、二重奏、合奏等多种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

王国潼、许奕、于海英《空山鸟语》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首刘天华创作的曲目中,音乐会组织发起人、浙音国乐系特聘教授王国潼悉心对其中四首进行了编曲:二胡教师张咏音、汪淼的二胡二重奏《花欢乐》,王国潼与二胡演奏家许奕的二胡二重奏《空山鸟语》、《闲居吟》,王国潼领奏、国乐系部分二胡师生的合奏《光明行》。对于这样的设计,王国潼坦言称: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二胡名曲,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广为流传,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不仅是当今音乐艺术院校专业二胡教学和广大二胡学习者的必备曲目,而且还是二胡演奏家经常演奏的保留曲目,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不过我们除了要演奏原作继承传统,延续前一代人的经典以及演奏技法,同时还需要有一些新意,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不过路子不应迈得太大,要保留音乐的可听性。



张咏音、汪淼《花欢乐》


其它六首刘天华原创曲目《悲歌》《病中吟》《竹影摇红》《良宵》《月夜》《独弦操》由浙音国乐系筹建组长杨易禾教授、特聘二胡教授王国潼,二胡教师汪淼、梁伟、何娜先后带来。三首刘天华传谱之作《三宝佛》《花欢乐》《汉宫秋月》则先后由何娜,张咏音、汪淼,许奕带来。精彩的演出引来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在观众热烈的安可声中,王国潼带领浙音国乐系部分师生以一曲《赛马》宣告了音乐会的圆满落幕。



梁伟《月夜》



何娜《三宝佛》


2015年之秋,浙江音乐学院正式投入使用,并聘请著名二胡演奏家王国潼为该院特聘教授,以期借助王国潼先生在民乐界的品牌与知名度带动浙音在音乐教育界的影响力。值此刘天华诞辰120周年纪念之际,王国潼在秉承“教琴必须练琴”的教学理念下,组织发起并领衔担纲、率领全体二胡演奏专业师生同台演奏,借此机会向各级领导和同行专家汇报学习与研究刘天华二胡曲的情况,纪念国乐先驱,弘扬刘天华的二胡音乐,学习与继承传统的二胡创作与演奏技法,进一步推动二胡艺术的创新发展。

杨易禾《悲歌》


作为浙音国乐系筹建组长的杨易禾教授则希望通过此场音乐会的举办丰富学校教学与艺术实践,活跃学术风气,同时彰显出浙音国乐系对国乐先驱的尊重以及对传统经典的重视:“刘天华先生的创作、教学、演奏及理论在那个时代把二胡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刘天华先生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与弘扬。”杨易禾教授同时强调:“艺术需要创新,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艺术更需要美,这是艺术本质所在。刘天华先生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今后,浙音国乐系将实行‘两手抓’方针,既要重视传统,同时加大创新与发展的力度,把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度。”


文/摄影 梁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