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音乐分享|七月笛音

音乐分享|七月笛音

2020-11-13 19:10:2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兄弟民族的音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用笛子吹奏的音乐亦然。

在这炎热的夏天,听一曲笛音,似竹叶微颤、湖面微波,宁静以致远。


北方的笛子

北方的笛子多为梆笛(高音笛),发音高亢、嘹亮。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在演奏当地色彩的乐曲(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时,以“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为多用。


南方的笛子

江南一带普遍多使用曲笛。这种笛子的笛膜贴得较松,音色润丽、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种北装饰手法,如“唤音”、“迭音”、“倚音”、“颤音”等最为多用,一般忌用强吐和断奏。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不能过猛过急。



蒙古族的笛子

内蒙草原上的人民,常年多过着不定居的生活,那里的人们性格开朗、奔放。乐曲辽阔、高亢,常常出现一些多音的急速进行而又突然停留在一个延长音上,造成了非常开阔、奔放的效果,就像一匹骏马在草原上飞驰一样。这个地区的笛子,笛膜一般贴得较紧,甚至不要笛膜(有时也要松膜的效果)。在演奏技巧上多用一些装饰手法,如“迭音”、“倚音”、“唤音”等。更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多用上方三度或四度的颤音指法。


维吾尔族的笛子

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音乐明快、火热。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将笛膜贴得很紧(有时也用松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运气较猛,冲力较大,强弱对比特别明显。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装饰性的如“倚音”、“赠音”、“唤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断顿有力。


口笛与侗笛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差不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笛子。但是,这些名为笛子的乐器其实并不都与我们这里所进述的传统六孔笛子相近。它们有的是吹孔(气鸣)乐器,有的是哨嘴,还有是(簧鸣)乐器。这里就较流行的而且已在不断改进的口笛、侗笛介绍如下:
   (1) 口笛

经考证,口笛要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并有出土实物。但将它推陈出新,正式搬上舞台,登上音乐的大雅之堂,是20世纪七十年代。上海民族乐团的俞逊发把自己改进的口笛首先运用于独奏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许多青年演奏者,喜吹爱好,而且,又有不少人对口笛进行了以自己使用为主要目的的某些改进。不断丰富着它的表现力。现在的口笛五花八门,有两孔和五孔口笛,七孔口笛。有按音位的对称,以中心开吹孔的,也有的以在比二的比例开吹孔的。有的开孔为了转调方便,有的则为增加音域。

现在一般口笛,就其音域而言可达两个八度,但就音程、音阶而言,有些音又是不易发出或者发音十分不准。由于它的制作简单,造价很低,携带方便,以及它的特有风韵受到许多人的欢迎。


   (2) 侗笛

侗笛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非常流行。它的音色优美,明朗而不浮华,甜美而不消沉,它反映了侗乡的幽幽杉林,清清流水的山川风光,其音响近似竹笛与洞箫之间。 侗笛之所以能形成那种特有的声响效果,关健就在于笛头的吹口。它不像竹笛是横吹的孔吹乐器,它是依靠吹口(吹嘴)来发声。
演奏侗笛时多采用一口气到底的吹法-------“鼓腮换气法”,这也就是它的所难之处。其它演奏技巧是不难掌握的,只要有吹笛子的技能,运用于侗笛是足足胜任了。现在有不少人对侗笛进行了改进。把吹口的竹片改为铜片,增开音孔,单管改为双管等,都有一定的收效,增加和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它是一件很有前途的民间乐器。

以上文字来自洪啸音乐工作站


经 典 笛 曲

关于笛子的曲目,从一般意义来讲,具有鲜明南北派特点的曲目划为传统曲目,而运用现代手法创作的曲目划为现代曲目。小编强烈推荐以下几首曲子哦~



1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竹笛的曲目,每一部分都颇为出彩,引子清冽悠远,似乎江风吹皱了江水,涟漪荡开;吹起水花,层层微澜;吹起波浪,翻滚不尽。层层递进的音乐清澈优美,充分发挥了竹笛的优势。慢板极其优美,将每个音修饰到了极致,从颤音到滑音,无不韵味十足。与古筝弹奏的《春到湘江》相比,竹笛更具自然清新之美。而快板豪放热烈、荡气回肠,巧妙地把花鼓戏的节奏溶在旋律里面,有紧有慢,一张一弛,情绪层层向上推进。




2
春潮

这是一首将曲笛特色充分发挥的曲子,由带有呼吸性的音调开始,在乐队清爽的和弦与布谷鸟啼鸣的背景下,形象的描绘出春江的晨景。慢板中,优美动听的旋律,经转调和笛子水花般的音型映衬,层层深化的展现出江上的一派生机、船歌声声的画面。笛子再次强化春晨美景的自由板之后,乐曲进入快板。笛子连绵的波浪式律动和号子般的音调相结合在乐队的呼应下不断展开,勾画出船影叠叠破浪捕鱼的繁忙景象。其间插入的模仿复调,抒发着渔民的喜悦之情。




3
秋湖月夜

此曲以词入曲,秋湖月夜曲调婉转柔润,听来真有“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之感,不过需要有足够的生活沉淀才能理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之意境。




4
顶嘴

这是一首十分特别的河北民间的二重奏音乐。顾名思义,两个人在谈话之中产生冲突,随之便争执起来了,到后面就开始激烈争吵······特别是听到吐音的时候,你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人,十分契合现实。此曲生活气息很浓重,来源于生活,却不止于生活。






推荐曲目来自知乎





听了潺潺的笛音,是否在这燥热的七月感受到了音乐的宁静与清爽,是否对这个小小的精灵充满了好奇?它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也可以给音乐课堂增添别样的色彩!

图片来自堆糖网



回复数字,了解更多

一、微课回顾

【01】陶笛课程

 【02】葫芦丝课程 

【03】非洲鼓课程

   【04】尤克里里课程

   【05】音乐素养课程


二、学校开展陶笛进课堂优秀案例

06】洛阳安徽路小学

07】三门峡育才学校

    【08】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      

    【09】陶笛进课堂学校活动      


洪啸音乐工作站,陪伴你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