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编辑讲书《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小学部分《声律启蒙》编选说明

编辑讲书《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小学部分《声律启蒙》编选说明

2020-11-08 03:21:28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小学部分《声律启蒙》编选说明

笔者:百无一用



我们知道,平水韵一共106韵,其中平声(不分阴阳)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车万育编的《声律启蒙》只收平声30韵,全称“声律启蒙撮要”,包括上平声15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声律启蒙》按韵编排,每一韵部都是三段,每段一般是74个字或7678个字。在《声律启蒙》各韵每段74字或76字或78字的文句中,整齐地由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九字对、十字对、十一字对组成,具体而言是两个一字对、四个二字对、一个三字对、一个五字对、一个七字对、一个九字对或十字对或十一字对。如果最后一句是九字对,那么全段是74字;如果最后一句是十字对,那么全段是76字;如果最后一句是十一字对,那么全段是78字。如果每段都按74字或78字计算,那么一个韵部三段的总字数在222234之间(实际在228234之间),这包括文中的提示字“对”(每段中有五个“对”字)。对此,我们对30韵作了一个统计。



上平声15韵(3464字)(第一段1158字)

一东 76 76 78 230

二冬 76 78 78 232

三江 78 78 76 232

四支 78 78 76 232

五微 78 78 76 232

六鱼 78 76 76 230

七虞 78 76 76 230

八齐 78 78 78 234

九佳 76 78 76 230

十灰 76 76 76 228

十一真 76 78 76 230

十二文 78 78 76 232

十三元 76 78 76 230

十四寒 78 76 78 232

十五删 78 74 78 230(九字对)


下平声15韵(3472字)(第一段1154字)

一先 76 78 76 230

二萧 78 78 78 234

三肴 76 76 78 230

四豪 76 78 76 230

五歌 76 78 78 232

六麻 76 74 78 228(九字对)

七阳 76 78 76 230

八庚 76 78 78 232

九青 78 78 74 230(九字对)

十蒸 78 78 76 232

十一尤 78 76 78 232

十二侵 78 78 78 234

十三覃 78 78 78 234

十四盐 78 78 78 234

十五咸 76 78 76 230



经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声律启蒙》共有6936个字。我们选入课文的都是《声律启蒙》30韵的第一段,总字数是2312字。

《声律启蒙》30韵共设置为30课,一课一韵,每一学期按顺序设置5课,即:

一年级上: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

一年级下: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二年级上: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二年级下: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

三年级上: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三年级下: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先列出正文选段,加注拼音,押韵的字突出显示。

课文下方配图,图画内容来源于课文中的某一句。

然后设置活动:请同学们熟读课文,找出全部不同的韵字,提示押韵情况感受汉语言文字声韵之美。

接下来是“对一对”,从课文正文中选取三个句子的前半(或是原样选出,或是截取一半),让学生补充填出后半。这部分内容的设置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认真读了课文。

然后是“连一连”,设置同韵的对联若干,分上下两行,上行放置上联,下行放置下联,打乱排列顺序,让学生根据对仗要求练习连线。为了照顾学生的接受程度,一年级上下,设置6个一字对;二年级上下设置3个一字对,3个二字对;三年级上下设置三个二字对,三个三字对。

接下来是积累部分,分为课内积累“背一背”和课外推荐阅读。背一背,按韵编选三则对联(一年级选两则),需要背诵。按韵编选,就是说编选的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也是属于这个韵的。推荐阅读篇目,主要是为了弥补课文容量少的不足,在课外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声律启蒙》,要具备一点汉语音义知识。《声律启蒙》里的韵字,有不少多音字,分属平仄两读,还容易辨认,如果全是平声,就容易混淆,这里举前三韵的例子,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东(eng ong iong

“逢”字,见一东、二冬。作鼓声讲读peng,属于一东;作相遇讲,属于二冬。

“庞”字,见一东、三江。作充实讲读long,属于一东;作庞大、面庞讲,属于三江。

“冯”属于一东、十蒸。一东则读feng,十蒸读暴虎冯河的ping


二冬(eng ong iong

“秋对冬”这一句,两字都是平声,不是很合适。

“淙”,《佩文诗韵》注:水声,江韵同、绛韵异。

“喁”,《佩文诗韵》注:鱼口露出水面咂动貌,虞韵异;应和声,虞韵同。前一个读yong。后一个既可读yong,也可读yu

“禺”《佩文诗韵》注:虞韵同。

“鏦”《佩文诗韵》注:江韵同。cōnɡ;chuānɡ。

三江(angianguang

釭,东韵异。[《廣韻》古雙切,平江,見。][《廣韻》古紅切,平東,見。][《廣韻》古冬切,平冬,見。

跫,冬韵同。[《廣韻》苦江切,平江,溪。][《集韻》渠容切,平鍾,羣。]

悾,东韵同。[《廣韻》苦紅切,平東,溪。][《廣韻》苦江切,平江,溪。][《廣韻》苦貢切,去送,溪。]




每课的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