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本土,十年一劍;面向世界,再接再厲。」 ——余其偉(粵樂大師)
「開拓令人眼前一亮的表演平台。」 ——陳能濟(著名作曲家)
「小而美作基礎,簡而精為手段。」——周凡夫(資深樂評人)
「改變了一般人對傳統音樂演奏家的想像。」——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
「在『粵樂』的文化圈中,竹韻小集是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能力量。」——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辦
"Impeccable Ensemble" ——Chicago Classical Music
以發揚「香港中樂文化」為重點目標的竹韻小集成立於2003年,為香港青年音樂家組成的專業小型中樂團體,以「本土精英,文化傳承;植根嶺南,融會中西」為藝術特色,除研究及學習傳統民間音樂外,亦致力探索及開拓現代小型中樂的發展空間,展現中國音樂「小而美、簡而精」的獨特魅力。現任常任樂師皆為本地各大專院校音樂科系畢業的優秀青年音樂家,朝氣蓬勃並具有豐富演出經驗。2011年成立「竹韻小集有限公司」管理日常運作,由知名指揮家何文川擔任藝術指導及樂團創辦人陳照延擔任行政總監,帶領樂團開創新里程。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及香港註冊慈善機構。
樂團樂器種類齊全,編制上繼承了傳統絲竹樂演奏形式,能因應不同場合及表現手法靈活組合,勝任傳統與現代的中國音樂作品,更配備了各種香港本土傳統和特色樂器,薪傳具有香港特色的廣府、客家及潮汕音樂文化。在推廣本地作曲家原創中樂作品方面,自2004年起已首演黃學揚、鄧樂妍、謝倩雯、伍卓賢、陳能濟、高昭容、、許翔威、麥偉鑄、陳錦標、盧亮輝、郭亨基、王廣宇、陳明志等新作逾五十首;曾應香港作曲家聯會及嶺南大學邀請於「音樂新文化」(2014及2017)、「聲影集」(2016)、「中國音樂的風格」(2017)舉行香港作品專場音樂會。
樂團定期策劃常規音樂會及專題音樂節。2004年起以「笛子世界」、「絲竹神韻」、「神采飛揚」及「八千里路雲和月」四大系列策劃不同主題之音樂會逾五十場,為中國當代十六位笛子大師舉辦專場音樂會,創香港先河。2014年起邀請香港、北京、廣州、上海、台北、新加坡等地院團分別舉辦了「中國竹笛音樂節」(2014)、「絲竹室內樂節」(2015及2017)和「中國管樂節」(2016)。
樂團亦在社區藝術、教育推廣及文化交流方面多元發展。2007年起十度獲選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社區文化大使」,已舉行免費社區外展演出逾四百場,更附設講座、工作坊、展覽等活動;2010年起定期參與康文署之「學校文化日」,為中、小學生舉行導賞音樂會,長期與香港本地各大專院校合作,舉行活動及課程。2010年間亦先後為香港電台第四台「室樂雅聚」及我愛香港頻道錄製香港作品專輯及拍攝「源來粵樂」特輯。2008年起多次代表香港前往外地作交流演出,介紹「香港中樂文化」,足跡遍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匈牙利、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澳門、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廣西、山東、山西、陝西及四川等地。先後應邀出席了「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2011)、「上海音樂學院民族管樂周」(2012)、「中國-東盟(南寧)音樂周」(2013)、「澳門國際音樂節」(2015)、「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2016)、「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2016)、「成都國際友城音樂周」(2017)、「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17)等藝術節活動。2015年間於兩岸四地六城市巡演「光明行——紀念劉天華誕辰120周年音樂會」。
樂團曾多次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邀請參與演出活動,、民政事務總署「社區演藝節目試驗計劃」(2010-11)、香港經貿處「慶祝虎年」美國巡演(2010)及「香江粵韻」歐洲七國農曆新年巡演(2016)、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香港週@台北」(2016)、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辦「二十年華.花樣香港」(2017)等。
十多年來,跟樂團合作演出的國際與本地名家不計其數,包括作曲及指揮家關廼忠、郭亨基、瞿春泉、王愛康、江賜良;指揮家何文川、彭家鵬、徐英輝、衛承發、李新桂、王志聰、Stephen Burns、黃光佑、胡栢端;作曲家陳錦標、黃學揚、高昭容、錢璟;粵樂名家黎浩明、高秩群、王嘉偉;潮樂名家王培瑜、陳佐輝、郭粦書;漢樂名家羅德栽;絲竹名家湯秀娣、湯良甫、湯良忠;粵劇名伶阮兆輝;地水南音唱家唐健垣;高胡名家李肇芳、余其偉、杜泳、曾秋堅、余樂夫;二胡名家黃安源、朱昌耀、宋飛、余少華、楊若齊、古星輝、韓婧娜;馬頭琴名家青格勒;揚琴名家彭燕珍、張高翔、賴應斌;琵琶名家湯良興、何耿明、吳玉霞;阮名家劉波;古箏名家許菱子、陳國輝、吳曉紅、羅晶;鋼琴名家陳曉萌;管樂名家盧偉良;笙名家翁鎮發、鄭德惠;嗩吶名家羅行良、王昆寧;笛藝名家王鐵錘、劉森、李鎮、曾永清、曲祥、陳鴻燕、蔣國基、林谷珍、張延武、朱文昌、馬迪、陳中申、張維良、詹永明、孫永志、杜如松、榮政、劉一、陳悅、林育仙;洞簫及書法名家譚寶碩;書法家馬潤憲;漫畫家李志清;沙畫師馬穎章;歌唱家王逢燕;音樂治療師伍偉文等等,以及眾多香港青年音樂家。此外,亦曾為已故國樂大師劉天華、笛藝大師趙松庭及俞遜發、二胡大師湯良德、作曲大師錢兆熹及李助炘舉行專場紀念音樂會,向大師致敬。
展望未來,竹韻小集將繼續以重視本土、製作精緻、充滿活力的形象,傳統與現代並駕向前,進一步為奠定「香港中樂文化」的位置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