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击上面的“白萍伴读”关注我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哦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白萍的音频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一支宣传队,她的全称为“思想文娱宣传队”,,但实质是自编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映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的说唱、歌舞、小品、小戏曲 等地道的乡土文化。队员都是村里比较活跃的青年人,二十人左右,一支竹笛、两三把二胡,外加锣鼓钹镲。
每年进入农历十一月,队员们就集中排练节目,报酬由各自所在生产队按同等劳动力标准记工分。大年初一,宣传队在本村举行首场演出,以后整个正月都是在周边村巡回表演。
那时,农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春节期间看表演,是村民们最大的精神享受。有时一个村同时来了几支宣传队,那可就热闹了,在一个大空场上,围成几个圈各演各的,打起擂台,哪个圈观众多,演员也就演得更起劲。
到了夏天,宣传队举办乘凉晚会,邀请村民参与,说唱演练,自娱自乐。宣传队有时也演夜场,用老百姓家的门板搭个戏台,点两盏汽油灯,无音响和布景,演员在台上直着嗓子唱,观众在台下可着劲儿看,温馨而实在。
至今印象最深的是,1975年春天,我们村宣传队在城东公社的那次夜场演出。由于相距四十多里路,当我们坐着手扶拖拉机一路颠簸了近两个小时赶到时,天已经黑了,两盏汽油灯雪亮雪亮,戏台旁早已挤满了观众。
八点钟演出正式开始,由于我们的节目大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很快就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台下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诚挚的喝彩。记得中途那出叫“浪子回头”的小戏剧刚演结束,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忙着挤上台,一定要请我们演员到她家吃小夜饭,说我们演的就是她家的事,弄得场上乱了好一阵子才平息。
十一点演出结束,按照惯例,我们留了几个节目未演,果不其然,观众不肯散去,我们把留的节目接着演完。然而,观众仍然不肯离去,热情要求我们继续演出,搞得我们十分尴尬。没办法,我们只得一边向观众打招呼,一边临时回忆拼凑往年演过的节目。好在两地相隔较远,我们往年的节目在城东的观众看来还是满新鲜的,演出一直延续到十二点钟,还是在当地干部的解释和劝导下才散了场。
光阴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事已从记忆中渐渐淡去,但对“思想文娱宣传队”仍然记忆犹新。是啊,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荒芜的年代,她为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而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那股温馨而实在的乡土味儿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作者简介:余松山,男,曾任泰兴市黄桥镇文化站站长。写有多篇诗歌、歌词、散文、小品、小戏,歌词《故乡的桥》获江苏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情景剧《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获江苏省委、江苏省文明办等部门组织的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大赛二等奖。
-End-
@主播个人微信号 768461252 欢迎发送原创文章 、在文章下方留言
@文字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
片头题字: 陈仲明 著名书法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片尾曲:《凤阳花鼓》黄伟麟
喜马拉雅FM: 白萍伴读
感谢在下方留言点赞和转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