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胡汉文讲,自己虽然不再年轻,但是“老骥伏枥”,再讲他还有这群徒弟们帮他,他一定会把侗笛很好的传承下去。那侗笛到底是拿什么做的呢?
[自治区级侗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胡汉文/以前侗笛是拿禾杆草来做的,自己开几个洞眼,吹出一点音阶,你想吹出音乐的话难度就大,好像孩子玩耍一样。但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天气一热,搞得几天,就蔫了,人们经过反复制作,当时就拿芦笙竹来搞侗笛。]
胡汉文老师讲,这个侗笛需要用循环换气法来吹奏,是因为这个侗笛的发声方式跟普通笛子不一样。
[胡汉文/音阶和普通笛子的音阶是一样的,开孔是不一样的,这个孔是助高音孔,要吹拉西哆,就把这个孔开一点点,它就出高音了,它的音阶是和其他管乐是一样的,它主要就是共鸣仓不一样,竹笛这里有一个吹孔,吹孔下面有一个笛膜孔,竹笛就用笛膜震动出声音。]
他讲,自己是从小就跟大人学会吹侗笛了,长大进了文艺队后,更是笛不离手。他还尝试自己制作侗笛,甚至进行一些改良,变成双笛一起吹,或者吹出鸟叫声。
[胡汉文/也不是哪个要我吹,自己爱好,觉得我们侗族有这样一个乐器感到自豪,我一定要把这个乐器学好,吹好。]
胡汉文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从演员做到了团长,1989年,他的独奏的《侗寨的早晨》被送到日本做文化交流,被日本艺术大师长谷川赞为“世界一流水平”。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奏员,授予“自治区级侗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1996年他还带队到北京表演,得到京城音乐评论界和媒体的高度评价,他的努力使得侗寨里小小的侗笛乐曲名扬国内国外,要紧吧?
其实这一次他们过来,除了要跟胡汉文老师多学点吹奏技巧,还要学习怎么制作侗笛。
[胡老师/这个是黑竹,这个刚好更合适了,我们的侗笛,原来是芦笙竹,现在改用黑竹,这个黑竹制作起来音色要比芦笙竹要好一些。]
[王明明/侗笛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地区。侗笛的音色柔美、明亮,介于竹笛与洞箫之间,富有浓郁的山野风味,常用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既可表现婉转抒情的情调,又可奏出热烈欢腾的旋律,下面这首曲子,就是梁老师之前去三江采风的时候,收集整理出来的。]
同行的陈昱霏老师是学长笛的科班生,听了那么多,学了那么多以后,她感受颇深。
[壶西实验中学音乐老师陈昱霏/我学的西洋乐器是金属做的,是横着吹的,这个侗笛是竹子做的,是竖着吹的,这两个一横一竖,就反差比较大,侗笛相对比较清脆,在树林里,穿透力比较强,比较动听,长笛是属于比较委婉悠扬,比较绵延的声音,西洋的毕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在我们中国来讲,没有外国这么贴切,侗笛就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比较贴近自己的生活,接触上手比较快,感觉亲切一点。]
今年3月份,梁健老师在课堂上正式开授侗笛课,5月份,学校还特别邀请了胡汉文去到学校,给孩子们介绍这个少数民族乐器。同学们讲,胡老师是老师的老师,所以就是他们的“师爷爷”。
[胡汉文/我作为传承人,我尽我的努力,尽我的能力,尽量把这些传承给他们。]
[壶西实验中学音乐老师梁健/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尽自己的力,给更加多的孩子去接触侗族的音乐和笛子,可能下一步的话,我想把侗族大歌的曲子,我想给一部分同学吹,给一部分同学唱,给一部分同学来跳,把侗族的舞蹈,甚至侗族的音乐,侗族的曲子一起给他们边唱边跳,引入到中学生的课堂里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