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蝴蝶儿忙,蜜蜂也忙,小鸟儿忙着……虽然南宁星期四的天阴雨绵绵,但是小南南的心情却无比开心,why?又到星期五了亲,周末还远吗,想好去哪儿玩了吗。
今天一个友仔问小南南,不想再待在高楼林立的大南宁了,想走出去耍耍,去哪里可以看看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和民风呢。说起来,广西民间节庆繁多,大体一年之中,大节以十数,小节以百计,世人有“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的俗谚。节庆的形式和内容多姿多采,地方特色浓溢,民族特点鲜明,是广西各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走就走,广西有哪些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呢,跟着小南南去玩耍吧。
贺州·黄姚斗酒节
时间:11月1日至22日
讲个故事给你听,相传八仙云游到黄姚,被这里美景吸引,下凡到黄姚斗酒取乐,酒意浓浓之际,玉帝急令召回,着急中,铁拐李的酒壶被遗忘在黄姚的一座山上,后人就将这座山叫酒壶山,而从此古镇就流传了斗酒取乐的节日传统。
马上去黄姚吧,广西黄姚“斗酒节”开始了。斗酒节现场古色古香,古镇石板街上酒幡迎风招展。身穿汉服的工作人员行古代礼仪,招呼来自远方的贵宾,千年古镇再现“盛世繁华”。八方来客齐聚黄姚,饮古镇美酒,行千年酒令,角逐“酒圣”、“酒神”、“酒仙”,现场提供黄精酒、酸梅酒等多种养身果酒免费品尝。还有舞狮、汉服歌舞、放河灯、篝火晚会、参观酒作坊、猜酒谜等趣味活动。
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
时间:今年11月15日、16日
天气冷了不想出门?到侗乡三江,给你热闹。11月15日、16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将举办侗族多耶节。“多耶节”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之一,是侗家儿女一起唱着山歌跳起舞,欢庆丰收,祈祷未来的盛大节日。“多耶”是侗语“踏歌而舞”之意,多耶节就是三江侗族多耶节,自2003年以来,每届多耶节都能吸引大量游客来“围观”。
去到三江,你一定要坐在世界最大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看一场根据侗族婚俗编排的实景演出《坐妹》。“坐妹”是侗家习俗中的奇特婚俗—每当夜幕降临,小伙提着琵琶,来到姑娘家或寨里专门的“月堂”对歌、拉家常。你能看到传说中侗族青年男女“行歌坐夜”、跳多耶舞的场景,还能领略繁复精致的侗族服饰以及他们动人的情歌。
走在三江,路边每一栋建筑都有明显的侗族特征,每一栋鼓楼和风雨桥都让人惊艳。最著名的还属林溪乡程阳八寨的永济桥。侗族民间的酸鱼、酸鸭、酸猪肉以及各种酸蔬菜,会令你吃得停不下来。
融水·苗族苗年
时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苗年期间,除上述活动外,苗族人民还举行斗牛、斗马、斗鸟、射击、爬竿等传统体育比赛活动。其中以斗牛、斗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往观看。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融水·苗族斗马节
时间:11月26日
苗族还有著名的斗马节. 斗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融水苗族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1987年,融水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斗马节。
斗马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铁炮、粉枪齐鸣。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兴高采烈,跳起欢快的芦笙舞。这时精神抖擞的苗胞,牵着各自的马,从四面八方云集斗马场。斗马,是两匹公马相斗,每次只斗一对,胜者留在场内,继续相斗,以胜败场次多少论高下。
近年来,斗马已列入节日的体育比赛项目,对获胜者评出一、二、三名,给战马披红挂彩。
贺州·瑶族盘王节
时间:农历十月十六日(阳历12月初)
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 。
在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要请远近亲友来做客。到了农历十月十六日,瑶寨里还会举行斗牛赛,八方来客可以欣赏到“蝴蝶歌”、“芦笛长鼓舞”等精彩表演。晚上,举行“坐歌堂”,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围着篝火纵情歌唱,通宵达旦, 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青年男女通常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
时间:每年11月左右
河池享有“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之美誉。为了弘扬民族文化,1999年开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每年举行一次,由本地区11个县(市)轮流承办。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文艺会演、山歌比赛、歌王擂台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群众文化活动、名特优产品展销等主题活动。活动具有民族性、艺术性、探险性、科考性、休闲性等鲜明特色。
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一直以来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列为广西三大艺术节。中国铜鼓之乡——东兰县。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节庆活动之一。
罗城·仫佬族依饭文化节
时间:每逢辰且末之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天
仫佬族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依饭节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依饭节,仫佬挨语叫“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选愿”、“喜乐愿”。依饭节是仫佬族祈神保佑丰收、人丁安泰的传统节日。每逢辰且末之年的冬至前后举行,持续3~5天。
过依饭节,一般以“冬”为单位轮流备办,需准备的物品有猪、羊、鸡、鸭、鱼、米、酒等。将举行草龙舞、抢粽粑、仫佬竹球、台阁顶马、猫狮表演等仫佬族民族特色表演及仫佬山乡旅游文化活动、山歌“歌王”擂台赛等,让游客与仫佬族民众一同感受浓郁的仫佬族风情。
侗族吃冬节
时间: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有很多好玩的节日,吃冬节就是其中一个。侗族的“冬节”又叫“过侗年”或是“吃冬”。“吃冬”从“吃冻”演变而来,农历十月底至十二月初,天气渐冷,汤水可以结冻,侗族人就选择一个日子,家家户户放塘抓鱼,熬出鱼汤,待鱼汤浓缩后,取出放置在冷天里自然降温,经过一夜,鱼汤冻结成“鱼冻”,味道鲜美,故叫“吃冻”。
过“冬节”时,侗族青年会身着民族特色服装,吹起芦笛迎客。侗年,吃是比较讲究的,除了猪,牛,鸡,鸭,糯米饭以及酒,糖等外,还有冻鱼,腌鱼,腌肉等。尤其是冻鱼,那是过侗年少不了的美味佳肴,其味道鲜美,甜而略酸,麻辣适度,十分开胃。腌鱼,腌肉也是侗族公认的珍味,即可生吃,也可熟吃。
隆林·苗族跳坡
时间:每年农历初二至十四
跳坡节,是广西隆林苗族的传统节日,“跳坡”意为“围着坡杆转”,爬坡杆是节日的中心内容,人们围着坡场中竖起的一根高约10米的坡杆,随着笙歌起舞。
每年农历初二至十四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但是最热闹的日子算是每年的农历九号和十号,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
头一天夜里,他们便蒸好面饭,煮好腊肉和辣椒骨,准备好了赶坡会的食物,天未亮即梳妆打扮,穿上最新最艳丽的服饰。特别是未婚的青年男女,更是把自已打扮得大方得体,决意在场上展露风韵而选中如意的心上人。尤其是小伙子更是跃跃欲试,因为,他们除了在坡场上展露头角外,还有一关过硬的竞技决斗,那就是爬杆与跳高难度的芦笙舞。
阳朔渔火节
时间:12月初
自1999年起,阳朔县政府开始举办“漓江渔火节”,以漓江“渔火”“烟火”“篝火”三把火为主线,加上文艺联欢,广场民间文艺表演,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出,球赛、棋赛、自行车赛等文体赛事活动,使整个县城呈现出欢腾景象。
“漓江渔火节”在每年金秋时节举行,为期3天,独出心裁的大型渔火、篝火、焰火晚会,将滨江路段千米漓江点缀得五彩缤纷、如梦似幻。数百张点亮着渔灯的竹筏同时出动,渔夫们用划桨拍打着江面引鱼活动,一只只鱼鹰水中叼鱼,场面壮观。那盏盏渔灯,阵阵水花,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映耀着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时隐时现的鱼鹰;漓江岸边的一堆堆篝火映红整段江面;礼花闪耀天空,整个阳朔县城展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这一切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南丹·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
有着“中国锡都”和“矿物学家的天堂”美称的南丹县,居住着一个民风纯朴,民俗文化保持完好的少数民族族群——白裤瑶,因该族群男子长年穿着及膝的白裤子而得名,总人口近3万,主要聚居在南丹县八圩、里湖两个瑶族乡的偏远村寨,,外界称其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节日举办期间,当地民众会身着节日盛装,唱起深情缠绵的情歌,跳起激越粗犷的铜鼓舞迎接四方游客。通过展示白裤瑶的服饰、婚恋、歌谣、丧葬以及敲铜鼓、打陀螺等民俗风情,让游客领略白裤瑶民俗文化魅力。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穿齐膝白裤而得名,人口约3万,主要分布在里湖、八圩两个民族乡。
武鸣“三月三”歌圩
时间:农历三月三
每年农历三月三,武鸣都会吸引当地群众和海内外嘉宾、游客10多万人参加。当日县城人山人海,万众欢腾,各方群众扶老携幼从十里八乡赶来,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
歌圩活动除了开幕式外,还有千人竹杠阵、歌王大赛、抢花炮比赛、板鞋竞速比赛、抛绣球比赛,等等。“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节,自1985年起先后举办了18届,2003年后更名为“歌圩”,推出山歌擂台赛、千人竹杠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使其呈现“表演活动万人空巷”的火爆场面。
田阳·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
时间:4月份左右
布洛陀祭祀活动是整个旅游节的重点内容,有10多万人参加当天的朝拜活动。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2002年壮学专家经过考证发现,敢壮山集中留存有众多关于布洛陀传说的文化遗迹,其中包括千年歌圩、自发祭祀、民间风俗等。多数壮学研究者认同敢壮山是壮族布洛陀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主要活动有开幕式、布洛陀之夜晚会、布洛陀民间祭祀大典、壮民族山歌歌王大赛、国际雄狮大赛、壮民族歌圩体育运动会、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发布会、商贸活动等。
防城港·唱哈节
时间:有农历六月初十、八月初十、正月廿五等
流行于广西防城港市的京族“京族三岛”。过节日期,因地而异,有农历六月初十、八月初十、正月廿五等,一般在下午三时宰猪祭神,成年男子按家庭地位入席,妇女只能旁听。“唱哈”由一男(哈哥)、二女(哈妹)组成,哈妹打竹片轮流演唱,哈哥弹三弦琴伴奏,连唱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现已改变旧俗,增加了新的内容。
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防城市东兴开发区江平镇。哈节是京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唱哈的主要角色有“哈哥”一人、“哈妹”两人,哈妹轮流主唱,哈哥与另一哈妹奏三弦琴、击竹邦伴奏,所唱的内容多为京族民间故事传说、情歌等,老人和孩子在哈亭内听唱哈,青年男女则在亭外的树林里、沙滩上自由对歌、谈情说爱,平静的海岛变得热闹非凡,吸引着附近越来越多的壮、汉、瑶族群众前来参加。三天三夜后,唱哈结束,人们把神灵祖先送回,海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吃新节
时间:每年农历六月
吃新节是广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瑶族、壮族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有的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抽穗将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黄熟时,按各地群众的习惯选择一天来过节。节日的内容是“吃新”,即尝新米,当天除准备好鸡鸭鱼肉外,各家还到地里摘一些新谷来煮,煮熟后先祭过神和祖先,全家才开餐大嚼,具体的过节形式各地稍有不同。
本文系南国早报-南国微生活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出处:南国早报-南国微生活微信号(nanguowei),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看此文用了分点击转载分享帮助更多的朋友,却只需一秒钟~
点击“阅读原文”,南国微生活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打开↓
1.你的刘海代表什么性格!来测测看吧
2.女人:胸小、粗腿、肥臀……这些其实说明你健康
3.1985年,挖掘三十年前舌尖上的中国
↓↓↓想看更多往期精彩专题,就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