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北沿汶的弦子戏 (中)——第三十七期沂南风物志

北沿汶的弦子戏 (中)——第三十七期沂南风物志

2021-04-15 00:33:40

茗     艺     阁


带给你西湖畔春的气息



 茗艺阁只做好茶,欢迎懂茶、爱茶的朋友前来品尝正宗明前西湖龙井(丹阳路北首,龙盛门南路西50米)




   

   桑泉

                                    

汶河旧称桑泉水,它从东北而来,又转头向东南而去,绕着北沿汶村转了个大圈,只留了个东北向的出口,相对封闭的环境,反而让弦子戏受到较少的外来影响,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弦子戏虽然是从宫廷音乐演变而来,但经过千百年在民间的流传,已经完全平民化,演员全是村里世代种地的农民,戏班也是他们自发结社而成。受封建思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北沿汶村的弦子戏一直维持着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并且是传男不传女。子不改父志是基本的孝道,老子教给你的东西,你自然没有变动的权利和必要。在田间、在地头、在松下、在柳荫,经常见到教唱的身影,弦子戏已经融入血脉,融入生活,“成为过日子的一部分”,老老少少张口能唱,捻手能弹。尹成恩是弦子戏的第9代传人,当年他妻子刚过世没两天,就随戏班子唱戏了,别人问能唱得下去吗?他说“哭和唱一个味,我把所有的念想都表达在戏里,入戏的时候,就忘了一切”!外地人的印象里,整个北沿汶全村就是个大戏班子,有这么句话,叫“北沿汶的驴一张嘴就是娃娃调,北沿汶的鸡一打鸣都是黄莺腔”!“行走歌于途,坐卧哼四弦”,反映了全村人痴迷于弦子戏的盛况。

身上有戏,不演给大家看,等于没学。从尹廷佩开始,北沿汶就没断了戏班子。老先年,主要是赶集会、赶庙会,或是大家主办公事去唱堂会。但北沿汶的弦子戏有个特点,所有的剧目几乎都是喜剧,戏班子也从来不参与白公事演出。演出很辛苦,不管到那都是步脚走,除了赚吃喝,剩下的收入就置办锣鼓家什、服装道具。北沿汶一带在战争时期,是根据地的一部分,党的领导下,配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形势,剧团编演了很多新戏,如《边联县里探消息》、《大扩军》等,为鼓舞军心民心起了很大作用。土地改革后,村里规定,参加戏班子演出顶整劳力一天的工分,这样演员能专心投入地演戏和表演,弦子戏的发展迎来一个高潮,演职人员最多时曾达80多人,演出剧目30多个,涌现出尹成家、尹成恩、尹成东、杨成太等一批有着深厚表演功力的演员。1960年,代表当时的沂水县参加了全临沂地区文艺汇演,《雀山搬兵》、《西湖游景》获了奖。,尹继周等人又重新拉起戏班子,编排了弦子戏《喜迎宝书》、《煎饼歌》等剧目,参加了临沂地区文艺汇演,移植了《战地新曲》、《杨门女将》、《三登门》《娶女婿》等剧目,让古老的弦子戏走上新生,每年演出百余场次,除在本县范围内,他们还到过沂水县、临沂县、蒙阴县、费县等周边县的部分村庄演出,弦子戏的锣鼓家什一响,集会上说书、快板、杂耍、打拳的场子上就空了,集上的人四面八方的围过来,很多人是“宁愿荒了地,也舍不得弦子戏”,足见受欢迎的程度。

到了90年代后期,随着城镇化的加快,社会加速转型,新的文艺形式纷至沓来,新的思想观念更新交织,在电视、电影、流行音乐等新文艺形式的冲击下,人们失去了对弦子戏的依赖,戏里内蕴含和倡导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追求,与日益现代化的社会生活逐渐脱节,对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娱乐、教化作用也在迅速减弱,没人愿意看了。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后,演员除了演出收入,没有了其它经济保障,也就没人愿意操心这活,各人忙着种自家的责任田了。惨淡运转一段时间后,到1996年,沿汶的弦子戏班子就停止了活动。,那时是外力的作用压下去的,好恢复;现在是没有了内在动力,没人看,没法演,就是放开“传男不传女,不传外姓人”的忌禁,年轻人也不愿意学了,弦子戏难倒真的要断弦子了?

眼看着百年传承难以接续,这可急坏了村里尹作安、刘长胜、尹纪范、尹作允这些老戏骨,对他们来说,弦子戏的已经融入到血脉里,三天不“嗯嗯安安”下就吃不好睡不香,再说,把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就这么丢了,心里是一万个不全舍得。于是,他们每每在空闲时候,相约在尹作安的旧宅里,凭着兴致唱上一段。村里的杨志富,后来也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在外工作多年,接触过其它文艺形式,眼界相对开阔,他经过认真思考,觉得弦子戏首先是要保护,也就是要做好挖掘整理工作。就是请市县的戏剧专家,对弦子戏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用工尺谱和简谱两种形式记下所有的调式,对传统剧目中一些过时的、不健康、不符合现在舞台表现形式的东西进行合理删减,在唱腔设计和伴奏上也加以改进,使其更容易让观众接受。通过一段一段、一本一本的回忆、推敲,整理出四十多个弦子戏演唱和伴奏曲牌,17个传统剧目。这期间,难度最大的是记谱,用简谱记录弦子戏曲调,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前几年,省里有几位戏剧专家也曾经做过尝试,但他们记的谱唱出来完全不是弦子戏的味。幸运的是,由于是本乡人,他们几个老兄弟记出的谱弦子戏的味道十足。他们打算到2020年底,完成弦子戏所有曲牌、剧目的挖掘、整理和记录、建档工作,使得“口传身授无依据,人去曲走戏消失”再无可能。

只是满足于死不了还不中,弦子戏要焕发新生,还得演起来,让更多人欣赏、了解和参与。要演戏,光指望几个老头子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团队。经过努力和充分准备,北沿汶的弦子戏还通过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验收,进一步规范了传承体制。他们用保护非物质遗产的理念影响带动年轻人投身这项事业,从2014年开始,根据新演员不同地天赋条件,合理摆好角色,用“一对一配对,教与演结合”的方式,“师傅负责到底,集体会诊纠偏”等办法,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内,培养了伦秀云、郭春花、尹桂湘、王素花、尹冬冬等16名优秀中青年演员。队伍壮大了,他们不失时机地成立了沂南县北沿汶村春满园弦子戏剧团,锣鼓重响,弦歌又起,一下把村民的心激活起来。老杨头脑活,对外联系也广泛,他深知,弦子戏是北沿汶村的遗产,也是沂南人的遗产,这个古老的戏曲形式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让专家、让能人进来,参与指导,参与学习,参与演出;所谓走出去,就是创造优秀演员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培养名角;对整个剧团来说,也要拉出去,到多种场合进行锻炼。他们与红石寨景区签订长年演出的合同,每年演出120场,熟悉了剧目,锻炼了演员。近几年,剧团多次在市县各类戏曲大赛和艺术活动中获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艺术团体荣誉称号。剧团新编了《传家宝》、《喜看旅游生态新农村》等多出反映新时代要求,表现新农村面貌的剧目,深受群众欢迎。2018年正月初十,他们排练了全场戏《改金牌》,参加了临沂市文化部门的调演活动,获得巨大成功。这是从1996年之后,北沿汶村拿出的第一部全场戏,很不容易!沉寂了22年之久的北沿汶弦子戏,活了!


请继续关注《北沿汶的弦子戏下部——且听弦歌会雅意》





                    首席笛子尹成佩


                      京胡演员尹传相


                            尹成家、尹作允父子


                 从左至右尹继曾 、尹成家和尹成恩




     生旦尹成省


       刘长胜

                   尹作安和女儿尹桂湘在自家院子里排练,作安的父亲尹尚东也是老一代的演员之一


                           刘长胜和尹桂湘


                 尹作允正在为尹桂湘进行弦子伴奏

                   唱功最好的旦角演员郭春花


                     调演前紧张的排练


         明天就要演出了,剧团几个骨干到了深夜还毫无睡意


                 八十年代尹纪范剧照


                     八十年代剧照


                    在红石寨演出


             调演时上装卸装

                调演马上开始了,杨志富正在安排乐队


                       台上正在紧张的表演

                     等待上场的演员



                     演员合影



请继续阅读平台其它文章:

北沿汶的弦子戏 (上)——第三十六期沂南风物志

醉三国   智慧香(上)——第三十期阳都故事(创业篇)

历山脚下醉三国   诸葛故里智慧香(下)——第三十一期阳都故事(创业篇)

斗沟前堂屋的故事——阳都故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