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在2016年出版发行有声书《爱的箴言4.最好的时光》?
我们回答:无非,是为了给时间留一个符号。
爱的箴言。
“箴言,箴谏之言也”,这是多年前的语言方式。
“爱的箴言”,字面意思就是“关于爱的劝告的话”。
“箴”字的读音,与“珍”相同。
因此,我们把“爱的箴言”理解为“关于爱的珍贵语言”。
这搁在如今的网络语境里,就是一碗“鸡汤”。
回首,这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经意或不经意的煲着“鸡汤”。有时候给亲人喝,有时候给朋友喝,有时候甚至给陌生人喝……
但最时常的,是给自己喝。
同理:
符号,是留给时间;也是留给自己的。
【1993年11月28日,厦广音乐台开播图片及新闻报道】
(哈哈,快来认人!图中的人都还有谁哈……伟鸿、黎华、斯寒、赵琼、胡凌、张瑶、黄辉、雄志、宋康、晨风、洪岩、佳睿、王海青、叶红等等,还有若干位领导。)
1993年,当时的厦广音乐台开播。
曾在那段时间里,生活在厦门这个东南岛屿上的人,应该还记得那股广播狂潮。
当时,我还是一位在校学生。到了1994年,因为一位学姐在这个电台里,当业余主持人,而使得我有机会成为“嘉宾”;继而,1995年,成为“嘉宾主持”。
后来,我决定,争取“把广播台从校园挪到广播电台去”。 当时,大多数家人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我去做这件事情。
但,父亲是有鼓励我去做这件事的,他说“想做就去做吧,只要将来别后悔。”
1996年9月16日,我很兴奋。
因为,在这天,我终于在厦广经济台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立制作的栏目《横笛晚空》。我不再是“嘉宾”,而是“主持人”了。
关于《横笛晚空》,现在想来真是“初生牛犊”。
每期两个小时的节目,半小时用来分享文学及书籍、半小时用来采访人文名人、半小时用来点歌、半小时用来接电话。
【1994年12月24日厦广经济台开播;1996年9月16日改版,增设《横笛晚空》栏目,此为当时宣传图片】
当年,我18岁。当时,其间故事的曲折很多,无意赘述。但节目内外的回忆,依旧闪耀光华。
当时的我,还是喜欢看书的。
这与父亲的满架子藏书有关。后来,我甚至把其中好些书都搬到,借我房子住的朋友屋里,把他的书架都给堆满了。(猜猜,我和谁同屋?嘻嘻)当然,我也在广播里推荐和分享了不少书籍及著书人的故事。
当时的我,算是能吃苦的。
第一次采访文化人物,采访对象是鼓浪屿郑成功塑像的设计者、莆田妈祖女神像的设计者,著名的雕塑家李维祀先生。
当时因为好不容易借到采访机,再加上先生答应破例在厦门大学艺术系雕塑棚里接受我采访,我兴奋得在出发采访挤“小巴”时,不慎“扑通”一声掉下车来。
腿上掉了一块肉。我坚持按时到达采访,先生很是感动。见面时,他肩膀上耷拉着毛巾,滴着汗;我提着裤腿,挂着血。爷俩相视,表情难忘。
李先生和我谈起了当年他也吃苦的经历,“……当时,刚恢复我的创作权,听到可以雕刻了,高兴得屁颠屁颠的,鼓浪屿郑成功塑像的设计稿,就是在奔波的火车上完成的”。
如今,我腿上的伤疤还留着;而,先生签名送我留念的“妈祖女神像雕塑”照片,也还留着。
当时的人都很感性。
在节目里,我们见证了爱的“生离死别”。
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在北京念书的南方女孩,喜欢上了校医的儿子,而想留在北京。
她的母亲坚决反对,并以“鹭江没有盖子,我要跳大海”相逼。毕业后,女孩就违心的回到了岛上。
后来,有一天,校医来电话告诉她,那个男孩得了重病,已在弥留之际,想见她。女孩的母亲很担心,怕女孩去了不回来。女孩劝慰母亲说“怎么可能,我不会去找他的,因为我已经不在意他了……”
但,第二天,女孩赶第一趟航班飞到北京。
女孩给《横笛晚空》打来电话,在电波中哽咽:
“我赶到医院,看到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他。
他从病号服的口袋里摸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枚戒指,说‘我不是想圈住你,是希望将来能有一位比我更有福气、更爱你的人,为你戴上它’……我之所以在你的节目里说这件事,是想告诉大家,真爱,是不可以被辜负的!”
当时的我们,就已经感受到小城的善良。
厦门第一中学有位叫“小薇”的女生,不幸罹患白血病,她的同学们给我打来电话,希望大家能在电波里为她祈福。热情而温暖的大家,就在电波里达成共识,轮流在无菌隔离病房的窗外守候,轮流为她祈福,按当时流行的祝福方式为她折“千纸鹤”。遗憾的是,小薇还是走了。
没曾想,十多年后,我在参加的一个公益活动时,有一位“红马甲”义工远远跑来,拉着我的手,不住的说着感谢。
他,竟然是小薇的父亲。
岁月的沧桑,让我几乎认不出这位年已近六旬的人了。他告诉我,他们全家一直没有忘记大家,也因为大家当年对素味平生的小薇的关心,促使家人在小薇走后,成为义工。现在,无论什么公益活动,他们都尽量参加,只为默默的“把爱传出去”。
1998年,为了纪念发生在《横笛晚空》电波里的故事,我们发表了第一张卡带《爱在他乡浪漫时》,这就是“爱的箴言”系列有声书的前身。
当年,你无意间听见过《横笛晚空》么;
当年,你听过这些“小城故事”艺术人生的故事么;
当年,你被“真爱,是不可以被辜负的”这段诉说感动过么;
当年,你也为小薇祈福过么……
磁带里,记录了那些难忘的人与事。
尽管,岁月流转,磁带掉粉,声音喑哑。
但此刻,我们依旧可以凭借并不清晰的声音,清晰的回想起当时的历历往事。
真好!为20年留了一个符号。
《横笛晚空》,那是一段最好的时光。
我们也盼望着,能将这20年收音机里共同的记忆,人生中各自的经历,浓缩成一本有声书《爱的箴言4.最好的时光》。就当熬一罐给咱们这些青春同路人分享的,有声音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