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官方发布 | 2017第三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暨首届“铜音杯”全国邀请赛( 8月2日-5日 中国·杭州)

官方发布 | 2017第三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暨首届“铜音杯”全国邀请赛( 8月2日-5日 中国·杭州)

2020-08-12 19:38:34

 提示点击上方"笛箫网"关注笛箫人自己的民乐平台




笛箫网

「笛箫先生有个梦想,让民族音乐流行起来

民族文化 | 音乐欣赏 | 民乐交流 | 干货分享 | 学习教学



2017第三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

暨首届“铜音杯”全国邀请赛

(8月2日-5日 中国·杭州)


主办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

承办单位:

杭州铜音竹笛文化艺术研究院

支持单位: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

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

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

媒体支持:

笛友之家

华音网

全球艺术文化网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网

笛箫网


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市内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杭州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浙江是中国竹笛艺术人才辈出的摇篮,在中国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的努力下,开创了中国竹笛艺术最有影响力的“浙派”竹笛艺术,培养了蒋国基、詹永明、张维良、戴亚、杜如松等一大批在全世界最具影响的演奏家、教育家。


杭州中泰乡是中国最大的竹笛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竹笛之乡”的美称。现有竹笛生产厂家近200家,年产竹笛300多万支。占全国竹笛产量的80%左右。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为推广和普及竹笛艺术,构建竹笛艺术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竹笛艺术“演奏、教学、理论、创作、制作”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浙江竹笛艺术和竹笛制作产业的新发展。经研究决定,定于2017年8月2日-5日在杭州举办2017第三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暨首届“铜音杯”全国邀请赛。


展演项目


1.开幕式(“铜岭竹音”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七)

2.“铜音杯”颁奖典礼暨“铜岭竹音”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八

3.铜岭桥笛箫制作工艺考察(参观制作流程、维修指导、每位参赛选手可享受免费维修笛箫一支、参观中国竹笛之乡陈列馆(筹)

4.中国竹笛艺术大师讲座(一)

5.中国竹笛艺术大师讲座(二)

6.中国竹笛艺术大师讲座(三)

7.中国竹笛制作论坛(第五届)

8. “铜音杯”全国竹笛邀请赛


“铜音杯”全国竹笛邀请赛组别

非职业组:少儿组、少年组、青年A组、青年B组、中老年组

职 业 组:少年A组、少年B组、青年A组、青年B组

展演活动日程安排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七)

主办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

承办单位:杭州铜音竹笛文化艺术研究院

1、《铜岭竹音》 演奏:铜音竹笛乐队   领奏:胡玉林

      此曲由“杭州余杭铜音竹笛专业合作社”委约青年笛子演奏家胡玉林先生精心而作,为“铜音合作社社曲”。其中,曲名前两个字寓意地名笛乡中泰铜岭桥,曲名头尾二字寓意铜音竹笛专业合作社。全曲围绕竹子和竹子发出的声音展开,曲调优美,旋律灵动活泼,运用C调曲笛甜润饱满的音色结合“江南丝竹”独特的韵味及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描绘了中国竹笛之乡的秀丽风光,体现了笛乡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的精神面貌。


2、《荫中鸟》 作曲:刘管乐   演奏:蒋国基

该曲采用排笛,曲笛,绑笛,高音笛,拉笛演奏。展现了一副百鸟争鸣,繁荣昌盛,热烈欢快的画面。


3、 《春潮》作曲:刘锡津   演奏:张维良     

该曲以东北民歌音乐为素材,描绘了春日江上船歌荡漾、千舟再潮捕鱼忙的生活画卷由呼唤性音调开始的、辽阔的引子,在乐队清淡和弦与布谷鸟啼鸣的背景下,形象的描绘出春江的晨景。慢板,动听优美的旋律,经转调和笛子水花般的音型衬托,层层深化,展现出江上一派生机、船歌声声的画面。笛子再次强化春晨美景的自由板之后,乐曲进入快板,笛子连绵的波浪式律动和号子般的音调相结合,在乐队的呼应下不断展开,勾画出船影叠叠波浪捕鱼的繁忙景象、期间插入的模仿复调,抒发着渔民的喜悦之情。最后部分是第一段慢板的减缓再现。演奏以发挥曲笛浑厚、圆润的音色之长,力求刚柔并济、力度对比鲜明,使音乐既能气势博大又能意境深远,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4、《山圪垯》 作曲:曾永清   演奏:戴亚

这是一首曾永清老师新创作的笛子独奏曲,乐曲以民歌《九里里山圪垯十里里沟》为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浓郁的地方音乐风格特色,极富歌唱性。


5、《紫野铃慕》日本明暗对山流传谱 尺八演奏:杜如松

京都北部的紫野,清晨,禅寺和周围居民的炊烟升起,在紫野大德寺中修行的一休禅师,忆及慈母,思念慈母,而无法相见的复杂心情充满胸怀,从而想到天下无数失去母爱的人,悟到人生的无常。


6、《婺江欢歌》 作曲:詹永明等   演奏:詹永明

乐曲以浙江婺剧音乐为素材,描绘了婺江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之情。在演奏技巧上循环换气和连续颤音结合使用,更丰富的表现了泛彩流金的滚滚江水和欢乐人群的动人场面。


7、《二凡》   赵松庭改编   演奏:吴樟华

此曲由南派笛艺宗师赵松庭先生根据婺剧乱弹二凡改编而成,是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曲调悲壮.激昂、华丽流畅,富有浓郁的浙东戏曲音乐风格和特点。演奏力求气息饱满,指法富有弹性。


8、《忆故乡》 作曲:张维良   演奏:荣政

乐曲为中原笛乐一代宗师孔建华先生85华诞而作。乐曲运用了河南极具地方音乐特点的旋律曲调,并采用了中国戏曲中的一些板腔手法,刻画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回忆、向往与礼赞。同时,亦借此曲表达了作者对笛坛先贤的景仰之情。作者于乐谱前题到:“儿时聆听过孔建华先生的大作《故乡的回忆》,一直记忆犹新。此曲表达了对孔建华先生艺与德的崇高敬仰。”


9、《春到湘江》 作曲:宁保生   演奏:王键

此曲由原中央民族乐团著名笛子演奏家宁保生先生创作。乐曲具有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旋律时而跌宕激情,时而流畅如歌。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个部分。


10、《家乡的歌》 作 曲:郝益军   演奏:郝益军

该曲吸收山东民歌《四季歌》音乐素材创作。乐曲以悠扬委婉的旋律,讴歌了家乡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和人们建设美好未来的高度热情。


11、《打秋千》 作曲: 张延武   演奏:张延武

此曲在原陕北民歌的基础上以其新颖的结构以及唯美巧妙的旋法再现了黄土高原上男女青年活泼可爱的性格和质朴的情感  极富情调  并以G调小梆笛特有的明亮音色筒音作 6 演奏  使此曲风格更加浓郁地得以展现。


12、《风之歌》 作曲:泽井忠夫    演奏:蔡鸿文

此曲为日本筝曲家为筝与尺八所创作的二重奏曲,使用二尺一寸长的尺八,以尺八的气息音高浮沉变化与各种气息声与乐音的交织,加上筝弦的和鸣呈现风的各种姿态。


伴奏: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八)

主办单位: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

承办单位:杭州铜音竹笛文化艺术研究院

1、《扬鞭催马运粮忙》  作曲:魏显忠   演奏:中国竹笛之乡小乐队(中泰小学、闲林小学)   

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写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2、《管韵》  作曲:胡玉林   演奏:胡玉林

此作品为新发明乐器“管笛”而作。管笛具有古老竹类管乐器的音色,又融合了现代文化的气息,在音域上能够达到三个八度以上。作者根据乐器的特性来诠释大自然萧瑟的深远意境。


3、《独-一支低音笛的独白》  作曲:周可奇   演奏:周可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乐曲以唐代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为意境背景而创作,采用写意性的手法,虚实相间的音色,在技巧上以新技法“吟”为主,还采用了“气声”、“打孔”等新的音响,并辅之以“颤音”、“打音”、“飞指”等传统技巧。全曲由四个段落加引子和尾声构成,乐曲试图描写一种浮华过后,视功名利禄为过眼烟云的淡定心境。此曲作于2005年,曾获“湖北省第五届新人新作比赛”创作二等奖。


4、《灞桥》  作曲:石磊   演奏:石磊

灞桥是西安市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自古灞桥多离愁。2013年石磊先生将其改编成一首由竹笛演奏的乐曲,并被收录到《世界音乐 乐府》中。此曲不仅表达出作者对昔日灞桥人民在艰苦岁月中的艰辛生活,同时也加入了快板段和广版段,彰显出西部地区在大开发浪潮中崛起的雄壮气势!


5、《西关风情》   作曲:李助炘    演奏:张帆

此曲表达了长达2220年的西关历史,历尽繁华沧桑的千年古道,“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西关风貌,铿锵悠长的南粤童谣,风情浓郁的岭南民俗……此曲具有浓烈的岭南文化艺术特色。


6、《春风夜雨情》  作曲:卢亮辉   演奏:蒋宁

这首乐曲以台语歌谣的素材加以发展而成。 引子:以高昂明亮的曲调,表现出风光明媚的秀丽春晨景色。慢板:以缓慢的情绪,叙述着一段浪漫的情怀。快板:以轻快的节奏,呈现出两情相悦地欢乐情感。尾声:以思念的心情,再现了第一段的浪漫主题。最后结束在甜美的记忆里。


7、《花泣》  作曲:张维良 演奏:张健

乐曲是以苏州评弹《丽调》中的《黛玉葬花》为基本素材创作笛子独奏曲。在演奏方面以散板 运腔与紧打慢唱的技法相结合,使音乐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极力刻划了黛玉"花落人去" 的心境。


8、《沂蒙山歌》 作曲:曾永清 演奏:王华

乐曲根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改编而成。描述了沂蒙山人民热爱家乡山水的情怀和奋发图强建设新天地的精神,乐曲具有歌唱性和耿直豪迈相兼容的演奏风格!


9、《深秋叙》  作曲:穆祥来  演奏:赵琦

此曲是作曲家穆祥来于1989年所作,“吹笛秋山风月情,谁家巧做断肠声” 通过不落俗套的音乐语言表现深秋时节的景色及其作者对满地黄花枯叶,根据景色延伸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叹和思索。


10、《小放牛》  刘森改编  演奏:张辉    

此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


11、《顶嘴》 编曲:梁培印 刘立仁 演奏:朱玉珍 韦建斌

笛子二重奏《顶嘴》以河北冀南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采用两支音调相同的梆笛演奏,充分利用滑音、抹音、剁音、历音、花舌、吐音等演奏技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你说我顶、你争我抢”的生活画面。


12、《幽兰逢春》 作曲 赵松庭 曹星 演奏:朱炜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曹星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笛子曲。赵松庭先生创作了该曲的初稿,负责快板和尾声,引子和慢板部分由曹星先生负责。乐曲采自昆曲音调,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优扬雅致,委婉抒情,从压抑到舒展,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该曲是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其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钢琴伴奏:张诗乐(中央音乐学院)



海内外竹笛文化传承发展艺术研讨会【往届】



“铜音杯”全国竹笛邀请赛章程


主办单位:

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

杭州铜音竹笛文化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杭州铜音竹笛专业合作社

笛友之家


支持单位: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

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

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媒体支持:

笛友之家

华音网

全球艺术文化网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网

笛箫网


大赛组委会

     主任:蒋国基

     副主任:张维良、戴亚、詹永明、韩建林、杜如松、吴樟华


大赛办公室

     主任:邓世晖、宋国平

     副主任:黄卫东、徐登朝

     成员:董婷、李德华、丁杨志、丁敏


评审委员会

     主任:李镇

     评委:蒋国基、詹永明、向思义、周林生、张红阳、张维良、戴亚、陈惠龙、熊志音、韩建林、王建平、吴樟华、邓世晖、荣政、郝益军、侯长青、俞飞、耿涛等36位


监审委员会

     主任:王建平

     委员:叶红旗、张科威


执行委员会

     主任:董雪华、丁云飞

     副主任:董生华、鲍向前、陶卫东

     委员:解兵、丁小林、丁志刚、丁聪、黄黎明、孙浩、赵小生、鲍永良、徐晓航


比赛组别:

     非职业组:

     少儿组 ——7-12岁 2005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少年组 ——13-18岁 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

     青年A组——19-35岁 1982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

     青年B组——36-45岁 1972年1月1日——1981年12月31日

     中老年组——45岁以上 1971年1月1日前出生

注:各组别均以报名截止时的在校或社会身份为准)


     职业组:

     少年A组(专业音乐院校组)——18周岁以下 1999年1月1日后出生

     少年B组(艺术、师范院校组)——18周岁以下 1999年1月1日后出生

     青年A组(专业音乐院校组)——18周岁以上 1998年12月31日前出生

     青年B组(艺术、师范院校组)——18周岁以上 1998年12月31日前出生


曲目演奏时间规定:(曲目自选,不限定)

     全程比赛按全曲准备,不带任何形式的伴奏,初赛时间为6分钟内,以送录音为准,进行初评后,直接进入决赛,现场比赛时间为6分钟,初赛与决赛曲目不得重复,叫停不影响比赛成绩。


比赛办法:

     (一)比赛报名方式及初赛:

     1、所有参赛选手(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报名表格,请致电大赛办公室0571-88635168,联系人:董婷18072968909,李德华13868083902(有团体参加的选手报名时请写明推荐老师)

      2、填写报名表,并附一张一寸正面免冠照片。初赛参赛者将自己录取视频(手机拍摄即可,mp4或wma格式,要求一次性完整录制完成)。参赛者户口本或身份证照片,连同初赛报名评审费汇款凭证照片一同发送到组委会办公室指定邮箱502740998@qq.com。

      3、初赛一律采用评委审看视频的方式进行。

      4、报名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7月10日,所有选手请务必于7月10日前将以上参赛资料发送到组委会。

      5、相关费用:

     参与比赛及展演全程费用为3680元(其中参与比赛时已交报名费200,届时补交3480元。包括4日吃住行及全程活动,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门票免费)

    参与展演活动及陪同人员费用为2880元(包括4日吃住行及全程活动,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门票免费)

     参与比赛费用为800元(含初评费),选手送视频时先交200元报名初评费,初评通过后在将余款于7月22日前汇入以下指定账户。

     6、汇款信息:(支付宝微信付款请备注)

     银行:

     开户银行:浙江杭州余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泰支行

     收款户名:杭州铜音竹笛文化艺术研究院

     银行帐号:201000097084360

     支付宝:

     支付宝账户:18058110348(董婷)

     微信支付二维码:




     (二)决赛

      1、初赛全部结束后,组委会将会在指定媒体上发布进入决赛的选手名单。(7月16日前公布)

     2、参加决赛的选手于8月2日到浙江杭州余杭区临平大厦报到(地址:杭州市余杭区临平河南埭路38号,电话:0571-86237777转2201,15381228116干经理)。


     (三)参加决赛的顺序,由组委会组织统一抽签。

     决赛在浙江杭州一次性举行,具体地址及比赛日程安排将在初赛结束后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公布,比赛结束将安排颁奖晚会。


奖项设置:

     各组别均设金、银、铜奖若干名、优秀演奏奖、演奏奖若干名。组委会还将对荣获金、银奖选手的指导教师以及有多名学生进入决赛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奖品:

     金、银、铜、优秀演奏奖奖品将获得带有制作师签名的精品笛子一支及评委签名证书。


评奖办法:

     进入决赛的选手现场演奏,评委现场打分。按照参赛选手所获分数的高低顺序,依次排奖。分别评出金奖、银奖、铜奖各若干名。进入决赛未获金、银、铜奖的选手,获优秀演奏奖。

     本次比赛采用百分制评分,决赛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注意事项:

     1、所有选手一旦报名参赛,即表明自己承认本章程。因此都必须遵从本章程的各项规定。

     2、填写报名表时,一定要字迹清楚,正楷填写,准确无误。如因自己填写的报名表字迹模糊、内容有错而造成损失的,完全由本人负责。

     3、请各位参赛选手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准赛证。参加决赛时,要佩带准赛证。

     4、参赛选手必须准时按序参赛。赛前三次点名未到,视为自动弃权。工作人员不再叫号。

     5、组委会拥有本次比赛音像制品的广播、电视播放及音像制品表演范围内的使用、出版和发行权。获奖选手有义务参加组委会组织安排的公益性演出活动或出访演出活动。

     6、参赛选手(包括陪同家长)来回临平的车费自理,组委会将提前发布交通食宿指南,协助选手选择。

     7、所有参赛选手和家长,都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和赛场纪律,服从组委会的工作调度和评委会的评审结果。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如有意见,请找执委会反映。对无理取闹并影响比赛者,组委会有权取消他的参赛资格。

     8、凡因选手本人原因,届时未到赛场参加比赛的,不退评审费。

     9、参赛选手初赛所报送的光盘,必须是每人一盘。不允许多人录在同一张光盘上。组织单位和老师可将选手光盘打包一同邮寄。

     10、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活动,组委会另行公布相关信息。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本届比赛的组委会。

“铜音杯”竹笛邀请赛组委会

2017年5月

【转发请注明来源:笛箫网】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一)杭州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二)湖南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三)北京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四)杭州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五)北京


“铜岭竹音”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六)北京





(关于此次活动,留言支持)


  点赞 评论 加 转发

就是对民族音乐最大的支持!!

 民族魂、民乐情 、笛箫人#分享

笛箫网
民族 |  文化 | 音乐 | 交流

传承


  ♫  

民族魂、民乐情、笛箫人

我们致力于笛箫文化传播发展与交流笛箫爱好者聚集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您想要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