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抑郁不得志之下,只有暂时放开国家大事,纵情于山水之间,并写下这篇自在洒脱的散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此一千古中句,就为“酒国英雄”们所引用,殊不知欧阳修在避世之余,是有他的坚持与自豪的。而琅琊山的美,也因此一名篇——当然更因为它的丽质天生,每每为骚人墨客伫足徘徊,流连忘返,创作了不少传世的佳作。除此之外,琅琊山一带,也因为生产高品质的笛膜,深为专业笛子演奏家所喜爱。因此,每年的端午节前夕,芦苇成熟时,俞逊发总要抽空到这一带来采集笛膜,琅琊山的灵气与《醉翁亭记》里的豁达,深印在他脑海之中。
1983年前后,怀着对大自然和对欧阳修豁达胸襟的向往,俞逊发再一次的以其灵感与巧思,创作了这首酝酿着禅意的乐曲。不像《秋湖月夜》那样,具备动听讨好、雅俗共赏的旋律,《琅琊神韵》的禅意则更必须在静静长夜里反复吟咏,细细品味!或许在寤寐恍惚的刹那间,你会深深地被作者深沉内敛的乐思所感动;让澄澈宁静的绝美音色,如同一条潺潺的小溪流过你我的心田,在沁凉如水的清夜里,享受那永恒一瞬的和谐与宁静。此外,《琅琊神韵》描写的既然是琅琊山的神与韵,又是作者以景寄情的又一力作,读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必要的。当然,如同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样,俞逊发的《琅琊神韵》其实也是意在言外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首作品,俞逊发创造性的发展了指击音及哨笛双音等技法,并且第一次在器乐曲中全部以声乐伴奏。喜爱《秋湖月夜》的乐友们,实在不能忽视这首作品在俞逊发笛子艺术中的地位。
《琅琊神韵》以降B调大行,全按做Sol演奏,意境深远,气息控制的难度也高。而除了在创作手法上的突破,悠然自得般的独白令人耳目一新。从演奏的角度来看这首作品,演奏能否过关,已可考验出一个人的气息功底与心境修为。这在竹笛作品中也是少见的。在这一方面,俞逊发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笛曲风花雪月的窠臼,进而开拓竹笛艺术的另一个高峰。《秋湖月夜》如此,《琅琊神韵》亦如此,近年来,包括《太极》音乐在内的即兴创作更是如此!
《琅琊神韵》全曲约八分半钟,根据《醉翁亭记》的散文,分成七段,依序为:一、日出而林霏开;二、苍翠拨天;三、酿泉潺潺;四、太守醉也;五、众宾欢也;六、人影散乱,夕阳在山;七、云归而岩穴眠。
一开始,竹笛就以精确的气息控制,透过竹笛的弱奏技巧描绘出朦胧的情境,低沉悠远的音色,仿佛黎明的前夕,在音色的对比,音量的强弱中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群山围绕,晨雾弥漫,在宁静中,却又让人隐约感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动力!而紧接着低音La到超高音Do,跨越两个八度的上历音,生动的描绘出朝阳自云海间腾空而起,日出而林霏开,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呀!
随后笛子形象化的模仿山林间传来的第一声鸟鸣,苍翠蓊郁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亮丽和生意盎然,连续的长颤音仿佛深透湖畔荡漾的水波,而竹笛弹吐音的演奏,更在静态的景致中,勾勒出山林中跳动的生命力。
指击音模仿酿泉的潺潺流水,更是一绝,令人赞叹不已。随后,乐曲一转,成为醉翁先生的独白,如诗词般的吟唱与昆腔的运用,巧妙地刻画出欧阳修寄情山水,饮酒赋诗的自得与陶醉。在丝竹乐声中,觥筹交错,起坐喧哗,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竹笛以泛音及虚颤的技法,表现出空灵、虚幻、空谷回荡的悠远景致;多指颤音,形象地突出倦鸟归巢、人影散乱的情景。接着,作曲者又大胆地创造出哨笛双音的技巧,透过哨音与虚吹笛子吹孔,构成和声,在虚实间,造成飘渺变幻、暮霭四垂的景象。旋律反复后,以实音吹奏,在虚实的对比中,寄托深沉内敛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想望,在悠长的笛声中,一切复归于宁静。
《琅琊神韵》的美是要细细品味的。在俞逊发出神入化的演奏中,更赋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动与静、朝与夕、人与物、远与静的对比手法中,变幻纷呈,给予我们美好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愿再一次与您分享的是:请注意他的呼吸与心跳;吴华先生独具巧思的女声伴奏,在全曲中的烘托效果;各种新技法的开发运用是那样的顺其自然,愉到好处;全曲挥洒飘逸,一气呵成,圆转如意,循环不已,在以景寄情的演奏上,再创新的高峰!这样一首来自天地的感动与呼唤的笛曲,让我不禁要向您再三推荐《琅琊神韵》的天籁、地籁与人籁,愿您也陶醉在《琅琊神韵》的神与韵里。
感谢文章作者黄裕钧先生
作者:王舒漫
遥远的山涧停泊着一轮明月。
宁静,淡雅。
六月了,又是一个阴雨柔曼的季节,星如雨。
我静静的坐在窗前,脑海里回荡着遥远的对岸,凄婉的笛箫,声调这么清亮,音色这么圆润,夹杂着雨丝平添了几许幽怨。那悠悠忽忽隐约的绕过我的住所,震荡着我的听觉。
南国的夏日,夜雨少了些缠绵,但远处的笛声依然清晰,在这滴答声中多了些力度和柔曼。一曲对生命质量呼唤地《琅琊神韵》萦绕在空气里,慢慢荡漾开去。
久违的笛声
载着语言之舟,在意识里航行
蓦然回首
仿佛你藏在我生命里呼吸
一种温度贯穿我的脉动
我惊异的发现
我的血液里有了一种力量
那是遥远的你,手心传递的感
应在徜徉
夕阳笼罩着日月
一泓清泉在我心底里回响
天籁般的曲韵在我心魂中轻扬,仿佛是一种纯粹。一种绿色世界里的叶子,将生命与生命紧紧依偎,笼成的恬静,翠绿,深刻地留下时光的痕迹。又如“日出林霏间”的薄雾蒙蒙的开头,这是绿的启蒙;我仿佛看到了吹笛人立于雨丝之中,手指在笛眼上发出指击声音,“酿泉潺潺”,宛如夜雨的滋润;泛音的运用,“人影散乱”“树林阴翳”,这是温情的枕语,有种很诗意的境界。
晨曦初露,天空弥散着浓浓的雾气,我凝视着遥远的对岸,企盼一个光辉的日出,将一切思想的生物都欣欣然地,化成一束温柔的目光,侵入我孤寂的记忆里。我想,我不该再是一个结着愁肠的“丁香”了。
昨晚一夜细雨,将天空洗得泛白,也将我潮湿的心情又一次浸泡。校园里的白兰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宛如银牙似的,铺满了整个大地,人群三三俩俩。人们,脚底踩着一地芬芳,任一种幽香憾人魂魄的情怀在奔腾,流淌。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拉开窗帘,感受到南风在奏响一曲光阴,也将我潮湿的心绪吹皱。望着雨中的燕儿,裹着一颗颤动的心,吃力的扑打着自己柔弱的翅膀,在风的牵引之下,钻进榕树的胸襟。
我在想,它们能不能拯救自己,会不会在榕树的庇护下,寻觅到归巢的方向?怀想那思念的笛声,那悠长的旋律,哀愁而清晰的音符,是否是吹奏人在讲述他的前世?怀想那笛声刻下的岁月是否,如吹笛人所愿,义无反顾的送到远方。
人潮如海,都市繁华依旧,整个世界被一种智慧的冷漠浸润着,充斥着神意同尘,远处飘来细细的雨丝将我的发梢打湿,我的心情也顺着雨丝跌落着,敲打着,舞动着生命的节律。
又到了黄昏,夜静谧着,天空的雾气重叠着,想必今晚又是一场细雨。此刻,听这样雨,闻这样笛声,似乎昭示着一种生命的涌动。细雨伴笛箫的旋律在飘荡,夜在雨中静默着。我又回到了我的境界去想昨夜的风,昨夜的雨,和昨夜躲在岁月里放歌的吹笛之人。
(责任编辑:王芳)
声明:本音视频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平台仅作分享请不要用作商业,否则一切后果与本中心无关。此音视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