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几管笛子,近几年一直安放在角落。等兴致很好很好的时候,才拿出来擦擦灰尘,吹一吹短曲,可惜气短音断,不好听,就渐渐失了兴趣。去年,结识了朱老师,朱老师吹笛的技术,堪称一流,吹出的音清亮、悠扬,可婉转,可奔放,可高山流水,可万马奔腾,这下好了,当年学笛的强烈兴趣重新燃起来了。
回想当年,1993年,刚踏入奉化师范,音乐老师单老师教竖笛,指法,顿音、连音、颤音,学得不亦乐乎。四五十个人一起吹奏《欢乐颂》、《打靶归来》,自豪感膨胀。呵,我会吹竖笛了!
有一天晚上就寝前,从男寝室传来了一阵悠扬、婉转的曲子,这是竖笛吹的吗?可平时的竖笛音很单薄,没有这种浑厚之感呀!哦,这是横笛,俗称笛子。瞬时,我就陶醉在这样的音乐中了。从那时起,对笛音有了很大关注度。发现武侠剧中的背景乐很多是笛音,男主或女主轻功跃上屋顶,望着星空,望着远方,清风徐徐,衣袂飘飘,此时,掏出一管竹笛,清亮悠扬的笛音出来了,氤氲着若有若无的情绪。顿时,我被这样的画面给惊艳到了,视觉、听觉、触觉得到充分的开发,我要学横笛!
学笛,得先有一管笛子啊!下定决心后,那一天骑着自行车飞奔在大桥的惠政路上,买到横笛后立马揣在怀里。到寝室后,摸摸这体积比竖笛粗了三分之一的管子,想象着悠扬的音质马上就出来了,咚咚的心仿佛要跳出来了!吹。。。咦,怎么不响?咦,只有噗噗的声音。啊,这不是应该跟竖笛差不多呀!继续练,练得嘴唇都麻木了,练了两天,才总算吹响第一个音,此时,头也晕了。原来吹笛,是需要花力气的,是心里的力和气。
等会吹响了,指法又是一个问题。当时买的是D调,管子有点大,孔的位置手指都按不过来。勉勉强强能吹一首完整曲了,此时已快普三毕业。
刚毕业那会,每天没事干,拿出来吹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姑苏行》,嗯,能唬唬外行人。1998年参加县辅导员技能大赛,要求会一样乐器,我就吹了一曲《十五的月亮》。
岁月如梭,岁月如歌。一晃,从刚与笛结缘至今,已过去20多年了。断断续续的,偶尔玩之的,没有真正的拜过师,没有“曲不离口”的练过,只是把她当成一远方朋友,在回眸的一刹那,道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啊!
黄昏,暮色渐笼,一弯弦月静静地挂着,此时,若临窗而立,吹一曲清亮、婉转的笛曲,所有的烦恼、不快都溜走了,你会觉得生活是这样的美好!“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品茗,看书,写字,摄影,吹笛,愿你我,把日子过成这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