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分辨的东西,不太能触动心弦。比如:东厂阴险狠毒,;侠客大义凛然,犯险救孤。这些人人都能快速分辨善恶,只是奠定了《新龙门客栈》的侠义基调,真正触动人心地,却是故事中若隐若现的爱情。
吹笛子和点蜡烛,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勾勒着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不断的碰撞中,演绎出一段别样的江湖爱情。电影中,金镶玉那段歌词:“八月十五庙门儿开,各种蜡烛摆上来。红蜡烛红,白蜡烛白,小妹我一把攥不过来……”;周淮安在客栈与邱莫言所说的,又可以听你吹笛子了。直白与内敛,都让人难忘。
点蜡烛当然是更易引人注目,香艳的场景,难免让人血脉偾张,若再加上姿色颇佳、言语轻佻,就更让人欲罢不能。龙门客栈里魅惑的老板金镶玉,仿佛很容易,或者说是很愿意点蜡烛。
事实呢?那些想被金镶玉点蜡烛的人,多半都是去了后厨,被做成了十香肉馅。在这乱世边境,唯一的客栈老板,当然不会简单。边关的千户和军爷、常在店里驻足的各色游商,也顶多是和金镶玉调个情,不太有点蜡烛的非分之想。
金镶玉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在这群男人中安全游荡。成为一个常常把点蜡烛挂在嘴边的女人,却难遇不到一个真正能点的男人。
吹笛子的邱莫言呢?自然的透着一股清新脱俗。至纯的性格,使得的她并不会轻易被人所吸引。不过一旦两情相悦,她必会为对方,不顾一切、赴汤蹈火。用银两买通几个江湖义士,就敢直面东厂,营救忠良之后,除了道义、勇气和武艺,更有对所爱之人的至深情谊。
行走江湖的邱莫言,用一把子母剑。她的爱情就如同她的兵器一般,浓浓深情常常隐藏在锋利的剑刃之下。
面对这苍茫的江湖,邱莫言不会多说,她会拿起那只笛子,吹奏曲调。那个真正和她有缘的人,自会明白曲中的各种奥妙。
原本可以潇洒江湖的邱莫言和周淮安,定难料到,竟会在龙门客栈遇到爱情的考验。当金镶玉提出对周淮安点蜡烛的要求时,也未想到要结婚的前提条件。
阴差阳错之间,即使知道周淮安的用意,依然能错觉,点蜡烛的金镶玉获胜,吹笛子的邱莫言落败。就如同那两个抱怨的江湖义士所说:有那个男人能顶得住春宵一刻。场面上的婚礼,被那窗纸上的灯影和举坛痛饮的画面,投射出一缕缕无奈的苦情。
婚礼的闹剧,被东厂大军的到来所破坏。面对受伤的邱莫言,真正的所爱不言自明。如是的情景,也令金镶玉还回了邱莫言的笛子。流沙之战,大反派被打败,邱莫言在流沙中牺牲。带着忠良之后的周淮安去往了关外,金镶玉返回龙门客栈。
在落日余晖下,金镶玉要人放火烧了这客栈。
那句:去关外,找周淮安。
让吹笛子的邱莫言和点蜡烛的金镶玉融为一体。
若您喜欢,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