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
田玲,宝鸡高新中学语文教师,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高新区拔尖人才,宝鸡市名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三次参加陕西中考命题工作,在全国各地多次应邀上观摩课并做学术报告,被《中国教师》评为十大“新锐教师”之一;荣获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座右铭:勤奋地工作,精致地生活。
听课杂感
文/田玲
最近,不知是学校要求还是交流所剩时间不多的缘故,频繁有人听课,我从不拒绝,热烈欢迎。
记得之前有个外地老师跟我聊语文,说自己跟了个师傅,一去听课人家就上自习,几年了什么也没学到。我告诉她,从解读文本开始,自己思考,多看专业杂志,并给她推荐了各大语文学术期刊。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断摸索,琢磨,潜入到文本深处去,悟透了再回到课堂。否则,就只能一直或羡慕,或抱怨,原地踏步。
今天我上《木兰诗》,听完课后,敏敏推心置腹的跟我说:“姐姐,听了你的课,我想写篇文章——《在语文中找回自己》。”我笑着问她为何,她感慨地回答:“不管是几年前还是现在,每次听你的课,我总发现你讲的和教参不一样,你的板书,你指导学生做的笔记,教辅书上没有,但我又觉得很正确。我总是依赖这些东西,赛教的时候跟你学了很多。现在我也要丢开它们,在语文中找回自己。”
鼓掌,鼓励她自我解读文本,期待她分享感悟。我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年轻人:热情,好学,上进。如果这样的老师多一点,感慨“误尽苍生是语文”的人就会少一些。
很多老师怕听课。怕听别人课,觉得耗时,无所获;更怕别人听自己课,担心上不好,委婉拒绝。其实,听课,只要用心,总会有收获,即使对方不如你,至少你可以发现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被听,你思想上怎么着得提高一点重视,倘使很正式的那种,也得反复推敲,研究文本,关注学情,何尝不是一种督促呢?徒有羡慕,盲目抱怨,远不如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落到课堂来的实在。
听课折射出的心理状态,笼罩在角角落落:开会了,如果没有固定座位,多数人都会选择靠后的座位,美其名曰跟领导保持距离。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则是这样的人喜欢过安定、稳妥的生活,事业心不强,得过且过。搞个活动,在没有分组、没人排队的情况下,持观望态度者众,得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邀请,才会有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步三回头地前往,其他的依旧甘当旁观者。等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了,跃跃欲试,不好意思,档期满了,失之交臂。喜欢上一个人,没有勇气表白,等人家牵了别人的手,才痛苦万分后悔不迭,然而晚矣!种种情形,屡见不鲜,缺自信少目标使然。
转眼不惑,人生几何?无论作甚,总要践行才成。爱教书,就多些研读;喜品茗,则学点茶艺;好音律,辄成些曲调;拟健身,便坚持进行;想远游,即规划走起……
诗人藏克家评价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偏执著他兀兀穷年足不下楼目不窥园呕心沥血。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是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并授牌成立的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之一。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以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核心,以培养优秀教师和提升教学效益为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的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团队。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曹公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陕西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专家,,多家杂志“封面人物”。发表教研教学文章300余篇,主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100余种,出版专著《本真语文》《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上下册)》《超越梦想·语文考试与评价》等,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本期责编:杨军辉
请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曹公奇名师工作室公众号,热忱欢迎广大语文老师积极投稿!凡属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文章均可投稿。作者投稿时请将原创作品、百字简介和个人照片,打包发送至投稿邮箱:cgqmsgzs@126.com。
精彩回顾:
第399期【田玲专栏】家访
第448期【田玲专栏】拥抱幸福
第477期【田玲专栏】合理补充探觅精气神
第489期【田玲专栏】标点符号引发的思考
第497期【田玲专栏】一堂作文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