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洋,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潮乐名师洪沛臣。他拜洪沛臣为师,除了向他学习筝之外,还向他学习琵琶,古琴,瑟,其中有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就是有一次他们一起坐船去泰国,那时候坐船长达数十天,那么在船上,洪沛臣将技艺一天天传授给他,琵琶怎么弹,古琴怎么弹,三弦怎么弹,都一一传授,同时送他一把古琴,和两本古琴入门。至此,郑映梅先生的技艺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也渐渐有了名气。当时南洋就有“琵琶王,映梅筝”的说法。
琵琶王,就是王泽如,映梅筝,就是映梅先生。还有一个人就是新加坡的陈子栗,陈子栗是潮阳人,精三弦。原本他们三个人有的在新加坡,有的在泰国,后来有一年三人都到了新加坡,就三人合演。弹奏之后现场所有人喝彩。从此名声响于海内外。郑映梅于管弦乐、打击乐(潮州大锣鼓,小锣鼓等)以至古筝都十分通晓,尤擅秦筝,不但古法奇妙,拷打推点技巧娴熟,且曾自创“板后推”一法,独树一格,补古法之空白。
抗日胜利后,郑映梅年事已高,晚年时,月白风清之夜,必相与抚琴赋诗。 时潮乐界之高手杨广泉、、,王泽儒、吴轩荪也时来交流乐艺。其门人众多,遍布潮汕及东南亚,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得意弟子。居于家,醉于乐、卒于乐。遗著有《潮音乐谱》《外江乐谱》《三弦、琵琶、秦筝乐谱》共三卷。出名的学生有杨广泉、蔡远涛、蔡家楠。据介绍,当时程洋冈村中的蔡远涛先生,也常作箫、弦、琵琶、筝合奏。他是澄海三位古筝名家(高哲睿、蔡远涛、黄长富三流派)之一,中国古筝名家曹正曾专程到程洋冈村交流,后曹正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将郑映梅、蔡远涛合著之三部古筝、潮乐、外江曲谱列入中国音乐学院珍藏。
其养竹寄庐,"竹"与"德"在潮语中同音,淡泊明志,其故居带着浓郁的西洋民国装饰风格,融合潮汕文化特色。书斋圆月门的分隔,小楼亭阁,窗框精美灰塑彩绘,更具西洋立体特色。
养竹山房在细致中见儒雅
古朴中见幽静!
- END -
摘自杏园临风 | 感谢作者授权
点“原文”进入莲下网,招聘交友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