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右)与嫡传弟子王迪(左)
管先生在艺术上是多才多艺,但在生活上却是多灾多难。他少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苦难的旧社会,,黎民百姓,饥寒交迫,作为艺术家,也难以幸免。管先生一方面对艺术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另一方面还要为生活进行痛苦的挣扎。那时,他家徒四壁,囊空如洗,不得不白日教学,深夜作画。有时,为了卖一把扇面,从北城步行到南城荣宝斋。他也曾做过故宫博物院的油漆工。管先生不仅善于弹琴,而且精于制琴和修琴,现在故宫珍藏的唐琴“大圣遗音”、明琴“龙门风雨”和两个明代大柜子,都是他修整好的。一九四九年前夕,他的生活越发窘困,只好靠画幻灯片来糊口。虽然他过着“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堪甚忧”的清苦生活,但他依然不放弃对古琴音乐艺术的探索,他每天坚持弹琴打谱和教学,数十年如一日,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迪·《中国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的艺术生涯》
(见香港龙音公司出版的《管平湖古琴曲集》介绍书)
管平湖与査阜西
管平湖年五十四,苏州齐门人,西太后如意馆供奏(注:似为“奉”之误)管劬安之子,父死时年稚,及长,从其父之徒叶诗梦受琴。据云其父与叶诗梦均俞香甫之弟子。嗣于徐世昌做总统时从北京人张相韬受《渔歌》及有词之曲三五,为时仅半年云。嗣又参师时百(注:杨时百,即杨宗稷)约二年,受《渔歌》《潇湘水云》《水仙》等操。民十四年游于平山(注:疑为“天平山”之误)遇悟澄和尚,从其习“武彝山人”之指法及用谱规则,历时四五月整理指法,作风遂大变云。又云悟澄和尚自称只在武彝山自修,并无师承,云游至北通州时曾识黄勉之,后遇杨时百听其弹《渔歌》,则已非黄勉之原法矣。管平湖一生贫困,与妻几度仳离,近蹴居东直门南小街慧昭寺六号,一身以外无长物矣。十三龄即遭父丧,但十二岁时父曾以小琴授其短笛(注:疑为“曲”之误),故仍认父为蒙师。管亦能作画,善用青绿,惜未成名,则失学故也。五六年来,有私徒十余人,郑珉中、溥雪斋、王世襄夫人、沈幼皆是。又曾在燕京艺校等处授琴,此其唯一职业、溥雪斋称其修琴为北京今时第一,今仍以此技为故宫博物院修古漆器,惟仅在试验中耳。问其曾习何书,则云只《徽言秘旨》《松弦馆》《大还阁》《诚一堂》诸种耳。
——査阜西《琴坛漫记》(见《査阜西琴学文萃》)
——以上文字均摘自 郭平·《古琴丛谈》
管平湖先生绘画作品之一
管平湖先生,以精研《广陵散》、《流水》、《离骚》、《欸乃》等经典古曲而著称,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更是被作为人类文明之精华送往太空,以期在未来世界、外星智慧生命中寻觅知音。
王迪先生曾概括管先生的琴艺渊源:“管先生对古琴艺术研究极深,深得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名琴家之真传,他能博取三家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 '管派' 。”(摘自郭平·《古琴丛谈》)
管先生弹奏的琴曲中,已出版曲谱并录音多达17首。有录音而无曲谱、甚至连录音都没有留下的管氏琴曲亦不在少数。管先生打谱的琴曲多已成经典。他在琴学研究领域的贡献亦罕有匹及,如编撰《古指法考》等。
“学习前辈,致敬经典”——多位直接或间接受惠于管平湖先生的琴家,联袂演出管氏经典曲目,表达对前辈的景仰、对经典的膜拜。
2018年4月20日 20:00
长沙音乐厅
韵高千古 心旷神怡
中国古琴名家名曲系列之
广陵绝响
纪念管平湖先生120周年诞辰专场音乐会
李祥霆,古琴
满族,祖籍辽宁岫岩,精于琴、箫、诗、书、画及即兴演奏与即兴吟唱。1940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1957年起师从查阜西学古琴,师从溥雪斋、潘素学国画,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吴景略学古琴。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3月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1990年起在伦敦大学亚非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1994年10月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国际古琴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族绘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理事,美国《北美琴社》顾问,伦敦《幽兰琴社》艺术指导,澳门古琴研究会荣誉会长。著有《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在台北出版),《古琴实用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醉琴斋诗选》、《古琴综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乔珊,古琴/唱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于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嫡传弟子王迪。在王迪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乔珊深得管派古琴艺术的精髓,其演奏风格既雄健潇洒,又不失婉转含蓄。代表作品有:古琴曲《离骚》、《流水》、《广陵散》;琴歌《胡笳十八拍》、《钗头凤》;交响诗《琴咏春秋》等。乔珊致力于在海内外推广和传播古琴艺术。先后和中国中央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高雄国乐团、澳门中乐团、天津民族乐团等合作演出。曾出访二十多个国家,成功地举办多场古琴独奏、协奏音乐会。在恩师王迪的影响下,乔珊也努力钻研琴歌的演唱艺术,总结琴与歌相和相融的经验,将古琴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和琴歌吟唱融为一体,并与作曲家共同创作琴歌新作品,多次尝试与大型乐队合作演出。
李凤云,古琴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古琴会会长。1985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师从陈重、李祥霆、许健、李允中诸先生;1987年拜广陵琴派大师张子谦先生为师,深得广陵琴派精髓。曾出版《广陵琴韵》、《箫声琴韵》、《梅梢月》、《南风》等个人专辑数张;琴曲打谱《颐真》、《梅梢月》、《离骚》、《玄默》、《山中思友人》、《普安咒》、《修禊吟》等十余首;琴歌打谱三十余首;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神奇秘谱及调意浅谈》、《张子谦古琴艺术初探》、《李允中与天津近现代琴坛》等。
杨青,古琴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国乐中心主任。中国琴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客座教授。编著有《少儿学古琴》《古琴弹奏经典歌曲(系列两册)》《古琴艺术知识200问》《琴梦红楼》《琴颂诗经》《学古琴——古琴自学教程》《古琴考级经典曲目示范》《从零起步学古琴》等教材与书籍。录制有CD:《梅花引》、《琴•歌》《忆曲琴歌》《杨青古琴专辑》《红楼梦》《诗经》《九龙吟》《琴颂诗经》及教学DVD《古琴经典八曲讲析》等。
王建欣,笛/埙/箫/主持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主任。1962年生于天津。1976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1981年升入本科,1985年攻读研究生,1987年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自1999年起,与古琴家李凤云合作,每年均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举办琴箫音乐会。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韩国、波兰、葡萄牙、乌克兰、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国家举办音乐会和讲座。
讲座预告
士无故不撤琴瑟——文人与音乐
主讲人:王建欣
时间:2018.4.20 (周五) 18:00
地点:长沙音乐厅
讲座凭:
《韵高千古 心旷神怡—中国古琴名家名曲系列》
门票即可入场,
一人一票,坐满禁入
长沙音乐会购票链接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李凤云古琴传习室”)
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般若草堂,以弘扬释、道、儒等传统中国文化艺术,广结十方善缘为宗旨。以精研、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为大任。使世人感悟传统文化意义之真谛,使众生有缘在红尘俗世中,名缰利锁间,留得一丝清静!一方净土!一份自在!虽身在红尘转,而心在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