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说: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进入老年时期之后,太多人越来越感受到不如青年时活力四射、不如中年时家人齐聚热络。到了一定年龄,时间越充沛,日子越孤单。
就像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华人神探”的李昌钰,在81岁时,他不顾一切骂名终是与比他小18岁的蒋霞萍结为夫妻。
老年人的再婚,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方向。有的人想要的是陪伴,有的人却目的性过强。
林大哥今年68岁,离异,和儿子住在一起。他的再婚诉求就是:女方一定要有房。
林大哥每月养老金1000多,自己打工能挣2000多,无住房,有固定的经济来源。
刘大姐今年66岁,丧偶,自己独居,有一儿一女,再婚诉求是年龄适合,有生活来源。
刘大姐是农村户口,老家里的拆迁款共买了四套房,一套给了女儿,两套给了儿子,自己居住一间33平米的单间。
红娘看两个人年龄相当,诉求也相匹配,就把两个人聚在一起聊聊。
没想到的是,林大哥进门看到刘大姐后,就没了刚接到相亲通知时的兴致勃勃。
刘大姐对林大哥还是满意的,她也不在乎对方有没有住房,说:我这有房,两个人要能过到一块去,就住我的房。
林大哥却对刘大姐没有太大的好感,他直言刘大姐穿得太窝囊,用他的话来讲:我想要找那种看上去素质比较高档的。
红娘则调解说:可以试着再了解了解,刘大姐对您挺满意的,刘大姐有房,也不嫌您没房。
林大哥一听对方满意自己,态度也缓和了许多,不再坚定地挑剔对方的容貌,而是同意再进一步了解一下。
这次两个人聊天的气氛缓和一些,两个人之间也聊了一些兴趣爱好和家庭构成之类的话题。
最后还聊到了两个人,如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一些小设想。这个时候林大哥说了自己的经济情况,刘大姐为人也很坦诚,说自己是农村户口没有缴纳保险。
也就是说刘大姐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也没有医疗保障,自己只有社区医保,农村的老保就100多块钱。
说到这儿,林大哥脸上才浮现不久的笑容又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紧皱的眉头。
林大哥说那你靠什么生活呢?刘大姐回答: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每月每人给我500块钱。
之后,林大哥也说起了自己的顾虑:如果子女哪天不给钱了,那我自己可负担不起,直言就算了吧。
红娘则调解说:“那有房子、有老保的,也怕她挑咱们啊,大哥”。
“我虽然没有房子,但凭我这人就好找,我没房子可以住对方的。我也不要她房子,如果住都不让住,这种人咱们能跟她处吗?”
林大哥坚持没房、没老保的不能找。自己对未来是有设想的,想要冬天去南方过,夏天在北方生活。
红娘劝解不了,只能随他去了。刘大姐表示自己可以理解林大哥的顾虑,最终两个人没有相亲成功。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所说的一句话:“我决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会有任何障碍。”
在真心的爱情面前,两个人是相互包容的,困难也不是障碍。而在心怀抵触的状态下,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从林大哥的相亲过程来看,首因效应还是很重要的。第一眼就没眼缘,很容易让人顺带的否定之后的交流。
心理学上著名的“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与人在交往之初,留给彼此的第一印象决定着两人今后的关系,能否顺利地发展下去。
林大哥给刘大姐留下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所以刘大姐可以接受对方无住房,想要继续尝试相处。
而刘大姐给林大哥留下的印象是“穿着窝囊、素质不高档”,从心理上林大哥对刘大姐就是持否定态度的。
从而,之后刘大姐的优点就被林大哥用于去弥补这一点不足,而缺点就被放大。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和畅想,但重点是要结合实际。要求别人之前,请先看清自己。
可人生当如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像这场相亲来说,本身林大哥的条件很一般,但是他择偶的标准明显是要高于自己的。
林大哥老保1000多,如果租个房子,也就所剩无几了。但他要求对方有房有老保,还想要冬天去南方、夏天到北方生活,换言之就是想让对方承担他的生活。
在红娘劝解说:“有房有老保的,也怕人家挑咱”时,林大哥的一句:“单凭我这人就好找”,显然是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评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很少人注意到老年人之间的爱情,但其实,黄昏恋一样可以是美好、动人的感情。
在老年时期开启一段新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有很多,对方的人品、身体情况、子女的态度等等。
但说到底,两个人一起过日子,思想融洽是关键,除了共赴天伦的享受,更要有同甘同苦的心理准备。婚姻的缔结不单单有甜蜜,还有责任。
对于老年人的恋情,自认为,感性和理性缺一不可得,且行且珍惜。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