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谈话就好像驾车行驶,要随时注意交通标志,不能一味向前冲,而对方的态度与反应就是红绿灯。
当“红灯”亮起时,你若依然还在自顾自说个不停,必然会白费力气不讨好。当我们与人交谈、交流情感的时候,都希望和对方相见甚欢,有说不完的话,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
然而有的时候,谈话的进程却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顺利,说不定,说着说着,就成了你自己唱“独角戏”。
如果你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发现对方的一些拒绝交流的信号,你就可以对谈话进行调整,以改变尴尬的状态了.很多时候,我们聊兴正酣,但往往对方可能已经不在状态了,可是我们却完全没有察觉,还在一厢情愿地媒喋不休、自说自话,跟对方做各种沟通。
那么,在交谈中,如何知道对方是否乐意和你进行交流沟通呢。其实,只从语言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的端倪。在双方沟通良好的状态下,一方在讲话的时候,另一方会时不时地给予回应。
对其所讲的内容进行肯定或者是提出一些疑问,并且双方的交流是对等的,这是正常的交流环境。
如果在一场谈话中,80%的时间都是你在滔滔不绝地讲,而且你又不是在讲课,此时你要注意辨别,是对方听得太入迷,还是心里可能盼望着你快点讲完,生怕自己的回应会让你更加滔滔不绝。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觉得对方说话有趣时,自己也会积极回应,以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来附和和印证对方的话。
当你的谈话,引起对方的回应越多时,说明他是喜欢和你交谈的。如果你发现对方不爱说话,且一脸茫然地看着你,那你肯定没有找到对方最关注的焦点。
如果对方只是表现出很诚恳的样子,却很少互动,无论你说什么他都跟小鸡啄米似的点头,这可并不就一定说明对方高度赞同说话者的观点。很有可能的是他们的思想根本就不在对话中,或者可能他根本没有在听。
除了点头和说一些肯定行的词语外,重复沟通中的关键词,甚至能把关键词语经过自己语言的修饰后,回馈给对方,这才是喜欢沟通的表现。突然转移话题是对交谈内容不感兴趣的明显的表现。
比如你正在针对某个话题喋喋不休,而对方突然说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这说明他已经感到厌烦了,而打断说话者的话题是最明显不过的信号了。
可是有时候,即使人们对谈话不感兴趣的时候,也会碍于面子也会附和着提出一些问题,但大多都是很简单的提问,比如礼貌性地问“你去的是哪儿”、“谁和你一起”,等等。而真正感兴趣和好奇的听众会问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及请你作进一步的阐述,例如“你说的xx是什么意思”、“具体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你再跟我讲讲是怎么发生的”,等等。这说明他们紧紧地跟随着你说话的思路。
当对方反复说类似于“啊!真的吗?”、“真有意思”、“对、对”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时,说明他们已经对谈话产生了厌倦,有点心不在焉。也有可能是对方对你所讲的话其实是不赞成的,不过是假装赞成。
尤其当他一边做着肯定性的回应,一边眼睛望向其他地方,回答得有气无力,那很可能他其实内心是不赞成这么说的,对这个话题也是拒绝的。声音的变化也能告诉你,对方是不是喜欢和你交流。
当一个人喜欢谈话对象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去配合对方的语音、语速和语调,对方说话快,他也就跟着快,对方说话低沉,他也就变得小声。此外,当人们情绪高涨时,讲述事情时会绘声绘色,而且眉飞色舞,语气非常生动,语调韵律感十足,反之,情绪一旦低落和失去了对当前话题的兴趣,他们就会变得面无表情,声调也会变得单调与平稳,反复出现一模一样的回答,语气词也变得干篇一律,还会出现间断性的走神,集中力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