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逼婚逼出抑郁症,小心“父母之命”好心办坏事

逼婚逼出抑郁症,小心“父母之命”好心办坏事

2022-08-12 20:15:32

据《钱江晚报》报道:最近一位30多岁的女生,尽管从小读书很好,也一直希望通过努力得到家人认可,但她父亲每次去喝喜酒,都要说女儿“掉价”了,嫁不出去,还认为老父亲的脸都被女儿丢尽了。家长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精神状态,这导致女生患上严重抑郁症。本来通过治疗,其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但因假期又被父亲逼婚,其情绪问题再次爆发。

此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许多人都批评该父亲“管得太多”。确实,婚姻大事往往会成为两代人之间争吵的导火索,若处理不当,反而有可能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于婚姻更没有信心和热情,甚至因此产生极端行为。据媒体曝光,在今年七夕节,河南信阳一女子因被母亲催婚,情绪激动选择跳楼,幸好被消防人员及时救下,才避免了一场悲剧。虽然这类极端现象比较少见,但大龄单身群体被家长催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对于孩子的婚姻大事,家长往往有一套看似合理的说辞,比如“再不结婚就贬值了”“不结婚,家长也跟着丢脸”等。但是,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他们将孩子幸福与否的标准,完全与结婚绑在一起,好像只有结婚才算是完成了人生大事,才是走向幸福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的婚姻自然是无比幸运的,但如果未能遇到良缘,将就着结婚,其实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状态。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有强烈的支配与操控欲望,想通过孩子结婚来完成自己的“教育任务”。可事实上,孩子并非家长的“私产”,也不是家长意志的附属品,对于是否结婚,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如今,多数年轻人对于婚恋都有清晰而独立的认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模式早已与现代婚姻理念相悖,家长一味对孩子的婚姻指指点点,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思路,而不是试图包办,才能更好地帮孩子获得幸福。

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较大,他们对婚姻的理解与长辈也有所区别。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独立人格的体现,更倾向于高品质的婚姻,而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在他们眼中,婚姻不是人身依附关系,也不能失去独立人格,而是基于双方志同道合之上的结合。如此一来,就增加了寻到有缘人、顺利进入婚姻的难度。对此,家长还需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总是催促孩子结婚,而应多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孩子。

两代人之间,有观念冲突是正常的。对此我们还需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必过度敏感,也不能否认矛盾的存在。平心而论,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都是无比真诚的,他们的管教方式可能不合理,教育理念可能陈旧,但不可否认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更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应该尽量做到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如此,孩子才不会因为逼婚而陷入迷惘与焦虑中,而是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婚姻大事、找到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