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我不想女朋友做“独立女性”。”

“我不想女朋友做“独立女性”。”

2022-08-07 21:37:23

“弯弯太独立了,不像其他女生一样粘人,我该怎么办啊?”

前几天晚上,我接到了朋友小宇的恋爱咨询。

小宇的对话框编辑了很久,最后他说:「可是我不想女朋友做独立女性」。

随后他给出解释,“那样她会很累吧。”

小宇和弯弯都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俩从大二开始,一直好到现在。

弯弯是一个漂亮又要强的女生。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她,从小就是在「爸爸妈妈赚钱很不容易」的督促中长大的。

17岁高考结束第二天,她就去找了份兼职;上大学后,她很快进入实习,自己赚够了学费和生活费。

在恋爱中,她的独立则表现为:不粘人、不作精、更不占男友便宜。

她放弃同龄人享有的假期、零花钱和依赖的权利,懂事地选择了自我催熟,快速独立。

小宇欣赏女朋友的独立,但他还是时不时纠结,女朋友在恋爱中是不是也太独立了?

送她贵一点的礼物,一定会买个更贵的还回来;

有情绪她会自己消化,因为不想让男友承受自己的情绪压力;

有时候小宇也会想,自己不被弯弯依赖,是不是因为她不够爱?

其实弯弯的心情我很理解,因为「独立」也是我妈对我的期待。

我妈是一个主妇。从小到大,她叮嘱我好好学习的理由都是:“你要好好读书,才能早点独立。”

于是每次我爸问我“钱还够不够花?”时,不管微信余额还剩多少,我都会回复“放心吧,够用。”

每次生病,不管是感冒还是小手术,我都习惯了自己去医院,不给爸妈添麻烦。

即便我在理智上知道自己真的需要帮助,也很难克服愧疚的心理,向爸妈求救。

我猜,弯弯也和我一样,陷入了「独立困境」。

为什么小时候期待的“独立”,现在却让我如此疲惫?

于是我梳理了下自己对于独立女性的想象和期待:

更重要的是,要情感独立,在亲密关系中也不能太依靠伴侣。

这些条条框框让我终于惊觉,「独立女性」的标准是如此的含混,却又附带着经济、人格、情感各个维度上的高标准严要求。

原来,独立是一件需要天分和运气的事。

像我这样普通的人,难以企及「独立」的高度。

一方面是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独立女性」成为了消费主义的噱头。

另一方面则是,「独立女性」也渐渐成为了绑架女性的标签。

「独立女性」们正在成为一块砖,一部分被搬去当广告词,搭建消费主义的大厦;

另一部分则沉重地压在女性身上,让她们流血受伤。

更让人难过的是,在女性独立的呼声中,越来越多的人困在了「假性独立」。

「假性独立,是基于依恋关系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防御方式,意指一个人为了避免体会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而引起的尴尬和羞耻感,便习惯性地拒绝任何人的帮助。」

打开微博,几乎每一条关于恋爱困惑的投稿贴下面,都有许多“姐妹清醒一点”、“搞钱搞事业”、甚至是“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声音。

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事业并不能替代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需要。

这种对于亲密关系下意识的防御和警惕,就像一道坚固牢靠的墙,抵挡风雪,也一同抵挡阳光和窗外的风景。

这样的独立,会不会太寂寞了些?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我爸前段时间给我打了一笔双11基金。

当我又准备推辞的时候,他说:我知道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老爸还是希望你能多依靠我一点。

我顿了顿,点了收款。

这种感觉很奇妙,它让我的心暖暖的,甚至多了几分底气。

在这一刻,我才终于意识到,我一直以来的独立,不过是屏蔽内心需求的强撑。

现在,我依然希望我是独立的。

但同时,我也需要亲密关系带来的温暖和慰藉。

我想,独立和亲密不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们并不互斥。

独立是能否自由选择的底气,而健康的亲密关系则是提供这份底气的养料。

只有向所爱的人敞开心扉,才能在漫漫人生道路中走向真正的独立。

也许弯弯也一样吧。承认自己的脆弱需要一些时间,但在不那么坚强、不那么独立的时候,她会小声地确认:“我可以依靠你吗?”

到那时,请给她温暖的怀抱。

多依靠我一点吧来我的怀抱